[发明专利]复位阈值电平可变的上电复位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3141.1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72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煜彬;李鹏;陈宁;袁文师;罗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22 | 分类号: | H03K17/22;G06F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朗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位 阈值 电平 可变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功耗高精度的复位阈值电平可变的上电复位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和第一复位输出端,其中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构成类带隙基准结构,通过加入第三电阻后,可调节第一电阻与第三电阻的比值,实现复位阈值电平的改变,另外,可通过调节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之间的比值关系实现温度补偿,以保证复位阈值电平的高精度。本发明电路结构简单、占用面积小、功耗低,复位阈值电平可变且精度高,可满足SOC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功耗高精度的复位阈值电平可变的上电复位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片上系统(System-On-Chip,简称SOC)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如今,低功耗、面积小已经成为SOC的发展需求。作为SOC的重要组成部分,上电复位电路在电源电压上升到某一复位阈值电平后为整个系统提供内部复位信号,以保证整个系统正常工作。
如图1a所示,传统的上电复位电路常利用电阻R和电容C组成的RC(阻容)电路构成复位电路,其中非门电路A1、A2用于整形以提高电路抗干扰能力,在上电过程中,随着电源VDD的电压值上升,输出端Vo将输出一个由低到高的复位信号,该电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且静态功耗低,缺点则是复位阈值电平随PVT变化,并且在慢上电中可能因为复位电平过低而无法正确产生复位信号。如图1b所示,分压电阻对电源VDD的电压分压后作为比较器的一端输入,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则提供参考电平作为比较器另一端的输入,在上电过程中,随着电源VDD电压值的上升,比较器根据两输入端电压大小的比较在输出端Vo产生复位信号,带隙基准电压电路所提供的参考电平精度高,故该复位电路的优点在于其复位阈值电平基本不随PVT变化,缺点则在于功耗和面积都比较大,无法满足SOC的发展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功耗高精度的复位阈值电平可变的上电复位电路,以满足SOC发展的需求。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位阈值电平可变的上电复位电路,其特点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和第一复位输出端;
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源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源极、电源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一PMOS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所述第二P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的漏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一复位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31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