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充电移动电源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1043011.8 | 申请日: | 2017-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73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贝;胡韬;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柔电(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H02J7/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胡建文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移动 电源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提供了一种自充电移动电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以玻璃为材料,制备玻璃基底复合膜;S2,以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为基底,于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的两面分别制备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S3,在制备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流引出端以及制备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引出端连接保护电路。本发明的以同一层玻璃基底复合膜作为基底,在其的两面分别制备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当两种电池制备完成时,即完成自充电移动电源的制备,使得本自充电移动电源为一体化电源,避免了锂离子电池与太阳能电池直接粘接带来的缺陷;以玻璃基底复合膜作为封装膜,相比传统的铝塑膜的制作工艺来说制作更加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充电移动电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日益加剧,人们迫切需要寻找清洁可再生新能源。作为地球无限可再生的无污染能源——太阳能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的研制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以商品化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但受材料纯度和制备工艺限制,成本高,很难再提高转化效率或者降低成本。与此同时,薄膜太阳能电池只需要几微米的厚度就能实现光电转换,是降低成本和提高光子循环的理想材料。
现有技术中,人们已经将太阳能电池与锂离子电池结合起来,制备自充电移动电源,但一般的结合处理是将分别制备成成品的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经过粘接结合在一起,材料存在一定的浪费,并且粘胶会占用一定的空间,使得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可弯曲性能不能发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充电移动电源的制备方法,在同一玻璃基底复合膜的两面分别制备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两种电池制备完成即完成自充电移动电源的制备,该电源为一体化电源,避免了锂离子电池与太阳能电池直接粘接带来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充电移动电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以玻璃为材料,制备玻璃基底复合膜;
S2,以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为基底,于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的两面分别制备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
S3,在制备的所述锂离子电池的电流引出端以及制备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引出端连接保护电路。
进一步,所述S2步骤中,先制备所述锂离子电池,再制备所述太阳能电池;或者,先制备所述太阳能电池,再制备所述锂离子电池。
进一步,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分为电芯固定部和用于存储反应气体的气袋部。
进一步,所述S1步骤中,制备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具体为:玻璃的两面通过粘结剂粘接有保护层。
进一步,所述S2步骤中,制备锂离子电池的方法具体为:
S20,采用两层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在两层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之间设锂离子电池电芯,将两层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做成尺寸大于锂离子电池电芯的方形,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和制备的太阳能电池共用一层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
S21,将远离锂离子电池电芯的一面粘接的保护层设为PA层,将靠近锂离子电池电芯的一面粘接的保护层设为PET层;
S22,每一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均设有第一粘结层,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将每一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分为电芯固定部和气袋部,在所述第一粘结层上粘接用于连通所述电芯固定部和所述气袋部的若干中空管;
S23,每一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的四边均设有第二粘结层;
S24,将锂离子电池电芯置于电芯固定部处,将两层所述玻璃基底复合膜对齐并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柔电(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柔电(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30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