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电线路湿陷性黄土本构模拟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2629.2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4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胡鑫;钱建固;刘湘莅;郭新菊;席小娟;汪秋雨;顾晓强;齐道坤;奚妍;梁晟;景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G01N3/24;G01N33/24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1132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电 线路 湿陷性 黄土 模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陷性黄土地基应力应变模拟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湿陷性黄土本构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状态下的黄土强度较高,压缩性小,但在一定压力情况下遇水浸湿后,其结构会迅速破坏,这给黄土区域的输电线路杆塔基础带来严重安全隐患。以往在分析土的力学变化特性时,常以湿度、密度及粒度的变化去分析而忽略了土的结构性这一重要影响因素。在此情况下,很有必要研究结构性对输电线路工程中黄土地基的工程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
现有的大多数本构模型都是以重塑扰动黄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本构模型,并没有反映结构变形特性这一天然原状黄土特有的性质,这样建立的本构模型参数少,对峰值强度及结构损伤造成的土体强度衰减模拟效果不佳,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饱和黄土固结阶段和剪切阶段结构受损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室内压缩试验和常规三轴试验结果构建结构性土本构模型的发方法,通过运动硬化结构模型引入一个可移动结构面中心位置的硬化屈服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电线路湿陷性黄土本构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黄土试样室内压缩试验和三轴不排水试验结果,测量并记录试验平均应力或轴向应力;
(2)确定本构模型边界面方程中涉及到的材料常数,利用修正剑桥模型得出重塑土的边界面方程;
(3)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结合等向硬化和运动硬化法则来控制屈服面大小和中心位置的变化,利用插值计算求解塑性模量,确定本构模型;
(4)选取合适的土体参数与状态变量,使模拟结果与天然土样三轴试验的结果相符合。
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对同一埋深取土的原状黄土试样展开系列常规三轴试验和室内试验,记录主要土体参数:含水率ω、液限IL、塑限IP、泊松比ν、静止土压力系数K0、前期固结应力、土体内摩擦角体积应变-平均应力对数值曲线中压缩曲线的斜率λ*、体积应变-平均应力对数值曲线中回弹曲线的斜率K*、压缩应力状态下的临界状态线斜率Mc、拉伸应力状态下的临界状态线斜率Me、土体结构各向异性参数η0。
所述步骤(2)中,忽略土体初始各向异性,即η0=0。
所述步骤(2)中,采用《Aspects offinite elementimplementation of critical state models》(SHENG D,SLOAN S W,Yu H S.Aspects offinite elementimplementation ofcritical state models[J].Computationalmechanics, 2000,26(2):185-196.)的形式:
式中,Mc为压缩应力状态下的临界状态线斜率;m表示拉伸应力状态下临界状态线斜率Me与Mc之比;θ为Lode角
所述步骤(3)中,等向硬化部分与剑桥模型一致,采用体积硬化,表示屈服面大小的pc受塑性体积应变控制:
式中体积应变-平均应力对数值曲线中压缩直线对应斜率λ*和膨胀直线对应斜率κ*,pc为控制该面在偏应力空间中形状的一个标量。
所述步骤(3)中,运动硬化方程通过几何条件和一致性条件求得:
式中,和为屈服面和结构面中心应力张量,且n为屈服面在当前应力点处的单位梯度张量;σc为当前应力点在结构面上的像应力张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同济大学,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26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