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造高灰质致密油气藏的组合缝网压裂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042547.8 | 申请日: | 2017-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3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 发明(设计)人: | 黄波;陈培胜;张燎源;曹忠祥;周广清;李明;张子麟;丁然;卢娜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43/267 |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致密 油气藏 裂缝 微裂缝 组合缝 网压 粘液 固体酸 改造 陶粒 固体酸颗粒 导流能力 高速通道 有效实现 大排量 裂缝壁 压裂液 支撑剂 脉冲 导流 返排 挤入 加砂 酸蚀 压裂 溶解 纤维 携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造高灰质致密油气藏的组合缝网压裂方法,步骤为:(1)利用高速通道压裂技术造主裂缝:采用多簇射孔、脉冲加砂和伴注纤维,造主裂缝,实现无限导流;(2)利用中粘液低砂比大排量造次生缝:压裂液粘度范围在50~100mpa.s;支撑剂为常规陶粒30/50目,砂比2%~18%;(3)利用固体酸技术造分支微裂缝:利用低粘液携带固体酸颗粒,进入主裂缝和次生裂缝,挤入裂缝壁面的分支微裂缝,固体酸溶解后,酸蚀灰质成分,扩大微裂缝,从而在液体返排之后,形成具有一定导流能力的三级缝网。本发明的改造高灰质致密油气藏的组合缝网压裂方法,有效实现了对高灰质致密油气藏的改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造高灰质致密油气藏的组合缝网压裂方法,属于油气田开采领域。
背景技术
高灰质致密油气藏,一般具有埋藏深、温度高的特点,其物性表现为:碳酸盐岩含量高,一般分布在40%~70%;砂质岩含量低:10%~20%;粘土含量:10%~30%;脆性矿物含量较高:>60%;孔隙度低:≤7%;基质渗透率极低,若不改造几乎无自然流动能力。
目前,对高灰质致密油气藏的改造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酸化:根据地层具体的岩性分析,注入酸性改造液体,对灰质成份酸蚀,获得地层较高的渗透率。酸化的特点是工艺简单,施工方便;缺点是改造范围有限,效果较差。
2、酸压:相当于大规模的酸化,酸液进入产层深部,刻蚀灰质,形成导流能力较大的裂缝。缺点是由于裂缝没有支撑,生产后期裂缝易闭合,导致措施有效期短。
3、复合酸压:针对酸压的缺点,采用稠化酸或胶凝酸携砂,以求支撑人工裂缝,获得高导流能力裂缝。缺点是费用高,在目前的低油价背景下,很难获得较好的收益。
4、体积压裂:通过大排量、大液量、低砂比、低粘液等手段,在改造产层造出主裂缝,在主裂缝壁面又造出次生裂缝,实现对所改造产层的体积压裂。优点是可以把所改造的产层打碎,不是单纯的单一缝。缺点是主裂缝由于砂比低,导流能力有限;次生裂缝没有支撑,易闭合,影响了改造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针对高灰质致密油气藏的两个突出特点:脆性大、灰质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造高灰质致密油气藏的组合缝网压裂方法,利用高速通道压裂技术造主裂缝,利用中粘液低砂比大排量造次生缝,利用固体酸技术造分支微裂缝,有效实现了对此类油气藏的改造。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改造高灰质致密油气藏的组合缝网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高速通道压裂技术造主裂缝(“高速通道压裂技术”是现有技术中的成熟技术,多簇射孔、脉冲加砂、伴注纤维、非连续柱形充填技术等技术术语,即使不描述其过程,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晓如何实现):采用多簇射孔、脉冲加砂和伴注纤维,通过“非连续柱形充填技术”,造主裂缝(如图1、图2所示),在井筒与油藏间构建一个开放的网络通道,实现无限导流,从而可获得更高的油气产量;
高速通道压裂技术中,采用的压裂液为常规胍胶(其交联后粘度高,不低于200mpa.s,便于携砂造宽缝);采用的支撑剂为常规陶粒20~40目(符合抗压要求即可),砂比为5%~16%(体积百分数);伴注纤维加量为支撑剂质量的6~7‰,伴注纤维利于束缚支撑剂,形成支撑剂柱,从而造出一条无限导流的一级主裂缝;
进一步地,所述多簇射孔,每簇射孔长度0.3~0.6米,簇间距3.0~5.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25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