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重影响的页岩气饱和度测井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2302.5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8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筠;葛祥;黎泽刚;张正玉;何传亮;李红;吴见萌;王志文;侯克均;姜力;樊靖宇;张世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重 影响 页岩 饱和度 测井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重影响的页岩气饱和度测井计算方法,包括步骤一,收集工区内实验分析资料,为建模作准备;其中,含水饱和度量纲为%,粘土量纲为%,有机质量纲为%;步骤二,根据收集实验分析资料,提取相应岩心样品深度所对应的测井特征值;步骤三,利用多元拟合法,并结合步骤一和步骤二所提取的实验及测井信息,建立饱和度模型:Sw=a*SH‑b*TOC+c,其中a、b、c参数有多元拟合法确定;以及步骤四、步骤五和步骤六。本发明以实验分析和测井数据为基础,通过对页岩气饱和度的影响因素分析,从非电法的角度,形成双重影响因素的计算方法,解决页岩气饱和度计算通用性问题,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技术领域
本项技术涉及页岩气测井评价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利用测井信息定量计算页岩气饱和度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态、游离态和少量溶解态赋存于页岩孔隙-裂缝系统中,具有自生自储、无气-水界面、大面积连续成藏、低孔低渗等特征。随着页岩气储层勘探开发的快速发展,针对页岩气储层条件下的参数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油气饱和度计算作为资源量评估中不可缺少的参数,如何精确求取饱和度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现有的饱和度模型均具有一定使用条件或地域局限性,如阿尔奇模型中求取储层含气饱和度的前提条件是,仅有地层水导电,构成地层骨架的矿物成分不导.电。然而,由于页岩储层中总是存在导电矿物黄铁矿及含量较高的地层束缚水或页岩部分“石墨化”等因素,使得页岩储层电阻率异常变小,计算得到的页岩储层含气饱和度准确度低、可靠性差。调研中有研究人员利用含气量、岩石密度和孔隙度反算地层饱和度,理论上可行,但含气量大小准确获取本身就存在较大误差;有学者创新性提出了基于孔隙度模型计算饱和度,但仍无法避开电法测井对含气饱和度的影响;同样基于密度或有机质的单一研究求取饱和度,虽然两者相关性较好,但应用到其它区块后效果并没那么显著,可能需要从饱和度大小形成机理上多元分析。总之,现有的饱和度模型对于不同的页岩对象没有通用的模型可以遵循,有必要更进一步开展新的计算模型。
本项技术利用测井信息并结合实验分析数据,对页岩饱和度进行双重影响分析并定量计算,形成更精确的计算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测井信息并结合实验分析数据,对页岩饱和度进行双重影响分析并定量计算,形成更精确的计算模型页岩气饱和度测井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双重影响的页岩气饱和度测井计算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收集工区内实验分析资料,为建模作准备;
其中,含水饱和度量纲为%,粘土量纲为%,有机质量纲为%;
步骤二,根据收集实验分析资料,提取相应岩心样品深度所对应的测井特征值;
步骤三,利用多元拟合法,并结合步骤一和步骤二所提取的实验及测井信息,建立饱和度模型:Sw=a*SH-b*TOC+c,其中a、b、c参数有多元拟合法确定;
步骤四,依据工区内测录丼资料,划分页岩气层段,定性识别储层,为下步储层定量参数计算准备;
步骤五,依据测井曲线计算储层孔隙度、粘土含量及有机质含量等参数,a、b、c参数均由测井曲线计算,为含水饱和度计算作准备;
步骤六,根据步骤五提供的孔隙度、粘土含量及有机质含量等参数,运用饱和度模型,计算储层段含水饱和度大小。
作为优选方式,实验分析资料包括:含水饱和度(Sw)、粘土(SH)、有机质(TOC)实验分析数据。
作为优选方式,储层划分依据:录井具有高全烃显示、甲烷明显异常,不含重烃;测井特征表现为高伽马,低密度,低中子,高声波,高电阻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测井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23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