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内注塑薄膜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42286.X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93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辉;柏秋阳;冯陈泽芳;高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13/704 | 分类号: | H01H13/704;H01H13/8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薄膜开关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内注塑薄膜开关,薄膜开关包括导电线路层,导电线路层位于塑薄膜开关的最底部,导电线路层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的下表面上设有注塑复合层;将薄膜开关与成品件进行结合的方法,将薄膜开关远离注塑复合层的一侧贴附在模内注塑模具的凹模上,同时将待附着薄膜开关的成品件贴附在模内注塑模具的凸模上,通过使树胶流入到薄膜开关与成品件之间的成形空间内,来实现薄膜开关与成品件之间的结合,最终获得注塑样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方便与成品件进行结合,使薄膜开关通过注塑工艺与成品件一体成型,简化工艺,生产效率高,产品耐久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内注塑薄膜开关。
背景技术
薄膜开关由于体积轻薄,按压时产生的声响极小,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传统的薄膜开关一般采用三层式结构,包括上层线路板,绝缘层和下层线路板,其中上层线路板和下层线路板包括基材和印刷电路,上层线路板、下层线路板与绝缘层之间通过胶贴合,生产工序较多,成本较高。薄膜开关最终与成品件是用胶贴合,对胶水要求较高,无法贴合复杂结构成品,产品耐久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内注塑薄膜开关,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内注塑薄膜开关,薄膜开关包括导电线路层,导电线路层位于塑薄膜开关的最底部,导电线路层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的下表面上设有注塑复合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方便与成品件进行结合,且能与复杂结构成品件结合,并提高产品的耐久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柔性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设置在柔性电路板的下表面上,且元器件包覆在注塑复合层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保证薄膜开关上表面平整,在注塑过程中,便于保证薄膜开关与模具完全贴合,另一方面保证产品的美观。
进一步,元器件包括发光二极管,柔性电路板的基材上设有便于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出的光从其上表面透出的开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起到装饰作用。
进一步,薄膜开关还包括图案层,图案层设置在柔性电路板的上表面上,图案层上设有与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出的光的照射光路相匹配的透明区域。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便于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出的光进行显示。
进一步,图案层包括基材层和油墨层,基材层设置在油墨层的上表面上,油墨层的下表面与柔性电路板的上表面相连接,透明区域设置在油墨层上。
进一步,油墨层的下表面与柔性电路板的上表面之间设有导光层。
进一步,导光层的厚度0.125-0.15mm,材料为导光膜。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对发光二极管所发射出的光线进行均匀,提高光转化效率,再通过图案层预留的透明区域发光。
进一步,柔性电路板的厚度为0.6mm-0.8mm,柔性电路板的基材为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耐高温高压性能优异,成型性能好,使用寿命延长。
进一步,将薄膜开关与成品件进行结合的方法,包括将薄膜开关远离注塑复合层的一侧贴附在模内注塑模具的凹模上,同时将待附着薄膜开关的成品件贴附在模内注塑模具的凸模上,通过使树胶流入到薄膜开关与成品件之间的成形空间内,来实现薄膜开关与成品件之间的结合,最终获得注塑样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22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强制分离机构的微动开关
- 下一篇:一种用于交直流高压的高速机械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