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茶园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1027.5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169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汪月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园 生态茶园 蚯蚓 行间 春茶 浅耕 种植 深耕 接种培养 生态循环 有效促进 自然生长 蚯蚓食料 追肥 施基肥 草料 深埋 间作 越冬 杂草 铺设 生长 覆盖 规划 检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茶园的种植方法,在茶园的每7~10行茶规划种植一行遮阴树;并在生态茶园行间铺设绿植;春茶采前进行一次浅耕,深8‑12厘米,并清除越冬杂草;春茶采后再次浅耕削草,秋、冬季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深20‑30厘米,把覆盖草料深埋土中;在茶园内接种培养蚯蚓,让蚯蚓自然生长繁衍,每年检查一次蚯蚓生长情况并加蚯蚓食料;适时追肥,勤施薄施,少量多次。通过茶园间作可有效促进茶园的生态循环与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茶园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茶园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生态茶园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充分利用光、热、水、气和养分等自然资源,提高光能和生物能的利用率,有效、持续地促进茶园生态系统内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极大地提高生产能力,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益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种植模式。而如何充分利用生态学原理,促进茶树的生产能力及附加经济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生态茶园的种植方法,促进茶园的生态循环与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S1:每7~10行茶规划种植一行遮阴树;
S1:所述生态茶园行间铺设绿植;
S2:春茶采前进行一次浅耕,深8-12厘米,并清除越冬杂草;春茶采后再次浅耕削草,秋、冬季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深20-30厘米,把覆盖草料深埋土中;
S3:在茶园内接种培养蚯蚓,让蚯蚓自然生长繁衍,每年检查一次蚯蚓生长情况并加蚯蚓食料;
S4:适时追肥,勤施薄施,少量多次。
所述遮阴树为冬天落叶的果树、观赏树、风景树、经济树种、豆科乔木树中的一种或几种,每亩植种数量为8~12株。
所述绿植为三叶草,花生,绿豆,油菜、肥田萝卜、紫云英、苕子,豌豆,黄花苜蓿中的一种或几种混播。
所述绿植种植密度为1年生茶园间作3行绿肥,2年生茶园间作2行绿肥,3年及以上生茶园间作1行绿肥。
所述追肥肥料为沤制熟化的无公害有机肥,如豆饼、人畜禽粪尿、沼气液肥中的一种或几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生态茶园的种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每7~10行茶规划种植一行遮阴树;
S1:所述生态茶园行间铺设绿植;
S2:春茶采前进行一次浅耕,深8-12厘米,并清除越冬杂草;春茶采后再次浅耕削草,秋、冬季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深20-30厘米,把覆盖草料深埋土中;
S3:在茶园内接种培养蚯蚓,让蚯蚓自然生长繁衍,每年检查一次蚯蚓生长情况并加蚯蚓食料;
S4:适时追肥,勤施薄施,少量多次。
所述遮阴树为冬天落叶的果树、观赏树、风景树、经济树种、豆科乔木树中的一种或几种,每亩植种数量为8~12株。这些书中根深、树冠宽大、不会与茶树争夺水肥、病虫害少、且枝叶疏密适中,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良好生态环境十分有利。
所述绿植为三叶草,花生,绿豆,油菜、肥田萝卜、紫云英、苕子,豌豆,黄花苜蓿中的一种或几种混播。冬季,可适当密植,如油菜、肥田萝卜、紫云英、苕子混播或豌豆、肥田萝卜、黄花苜蓿混播。
所述绿植种植密度应因地制宜、合理密植,如果间作密度过大,会影响茶树的生长。反之,绿肥产量低。优选种植密度为1年生茶园间作3行绿肥,2年生茶园间作2行绿肥,3年及以上生茶园间作1行绿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市水木年华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10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茶园的构建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态茶园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