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间翻转式气浮主轴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0458.X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7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姜云翔;赵天承;王春喜;王强;刘凯;汪涛;刘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G01C15/00;F16C35/00;F16C32/06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11007 | 代理人: | 任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间 翻转 式气浮 主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浮主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间翻转式气浮主轴。
背景技术
高精度导航设备例如陀螺仪等是制导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反馈元件,为提高导航精度,需要对这些导航设备进行独立标定,减少漂移误差带来的影响。对惯性测试设备自身而言,高精度测试转台必须解决低速爬行的现象,同时在进行空间翻转时依旧保证主轴系统具有足够位置精度和速率精度。
传统的单工况气浮轴承可以满足单一载荷在固定位置的位置要求和速率要求,而对于惯性产品测试类转台来讲,需要进行多轴联动才能满足被测产品的测试要求,因此传统的单工况气浮主轴结构形式无法满足在被测产品在大范围内变化,即宽域载荷在空间翻转状态下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大尺寸的气浮轴设计基础上,提供一种宽域载荷范围内空间翻转式主轴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构模型,该方法解决了传统单工况气浮主轴结构形式无法满足空间翻转状态下应用的问题,扩大了气浮轴承在精密测试类仪器领域内的应用范围。同时测试转台上安装的导电滑环在转动时带入的转动摩擦可以通过本气浮主轴的具体结构形式得到补偿,提高了测试精度和测试准确性,推动我国惯导产品向高精度高可稳定性方向的进一步发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间翻转式气浮主轴,包括气浮主轴,气浮主轴上端与工作台面连接,下端与摩擦力矩补偿系统连接,在气浮主轴有止推板,止推板为圆环状结构,且其半径大于气浮主轴的半径,止推板的上端面与上轴套接触,而下端面与下轴套接触,工作时,止推板的上端面、下轴套分别与上轴套、下轴套分离;在气浮主轴靠近下端处有可调配重,被测产品安装在工作台面之上。
气浮主轴上端与工作台面螺接。
以上装置均安装在轴承座上。
所述轴承座通过左右两个中框轴安装在中框上。
本发明技术效果:采用了中间止推轴承和端面可调配重技术,克服了传统单工况气浮轴承无法在空间翻转条件中应用的弊端,实现了大尺寸气浮轴承在宽域载荷下空间翻转条件中应用。同时气浮主轴与摩擦力矩补偿系统串联的结构形式,极大的提高了整机结构的紧凑型和小型化,扩大了气浮轴承在精密测量中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空间翻转式气浮主轴示意图
图中:中框轴1、下轴套2、上轴套3、止推板4、气浮主轴5、被测产品6、可调配重7、摩擦力矩补偿系统8、轴承座9、工作台面10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空间翻转式气浮主轴,包括气浮主轴5,气浮主轴5上端与工作台面10螺接,下端与摩擦力矩补偿系统8连接,在气浮主轴5有止推板4,止推板4为圆环状结构,且其半径大于气浮主轴5的半径,止推板4的上端面与上轴套3接触,而下端面与下轴套2接触,工作时,止推板4的上端面、下轴套分别与上轴套3、下轴套2分离;在气浮主轴5靠近下端处有可调配重7,被测产品6安装在工作台面10之上;以上装置均安装在轴承座9上,而轴承座9通过左右两个中框轴1安装在中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04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力计的初始校准方法、装置和磁力计
- 下一篇:一种测斜传感器自动校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