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40156.2 | 申请日: | 201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8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和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沿河安发刺梨生态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5/36 | 分类号: | A01N65/36;A01P7/04;A01P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565300 贵州省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刺梨 病虫害 药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刺梨又称为木梨子,因为它的果实形状与梨相似,并且因其表面生出许多浓密的小芒刺而得名。刺梨是我国特有的植物,可以用作药物使用,它的根、茎、叶、果都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刺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V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刺梨黄酮、刺梨多糖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刺梨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消炎、扩张冠状动脉、影响血压、保护心血管、清除自由基和抗肿瘤等重要生物活性。
近些年随着新产品的开发,刺梨的需求量大增,但野生刺梨资源逐渐减少。因此,药农增加了对刺梨的种植,刺梨种植中易感染白粉病、褐斑病、烟煤病、蚜虫、刺蛾、黑刺粉虱及食虫,由于栽培技术的落后,已有药剂治疗效果差,残留严重,使得刺梨产量较低,还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新鲜柠檬皮10-120份、芹菜5-90份、冬凌草10-70份、白术10-65份、凌霄花5-50份。
进一步,所述的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包括以下质量份原料:新鲜柠檬皮65-68份、芹菜34-39份、冬凌草30-35份、白术20-25份、凌霄花13-16份。
进一步,所述的防治刺梨病虫害药剂,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新鲜柠檬皮、冬凌草、白术混合,粉碎,加入4-6倍混合料质量的75-90℃热水,搅拌,过滤,浓缩滤液至原体积的30-45%,随后加入等体积的乙醇,16-20℃静置14-17h,过滤,滤液浓缩,冻干,得固体1;
2)用20-25倍固体1质量的清水溶解固体1,过滤,滤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正丁醇,混合,干燥,得固体2,用20-25倍固体2质量的溶液1溶解固体2,静置40-50min,过滤,取沉淀,得固体3;
3)用15-20倍固体3质量的溶液2溶解固体3,30-50r/min搅拌2-3h,2-5℃静置1.2-3h,过滤,得提取液1,加入盐酸调节提取液1pH,得提取液2,干燥提取液2,得浸膏1;
4)芹菜、凌霄花混合,粉碎,加水制成含水量为50-70%的混合料,30-40℃放置18-20h,得料1,加入4-5倍料1质量的清水,超声提取30-35min,过滤,浓缩滤液至原体积的40-50%,随后加入等体积的乙醇,搅拌混合,过滤,取沉淀,得固体4;
5)浸膏1、固体3混合,加入4-5倍混合料质量的溶液3,搅拌40-50min,随后加入5-8%混合料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静置2-3h,干燥混合液,得固体4;
6)加入50-60倍固体4质量的高岭土、10-15%固体4质量的拉开粉、3-5%固体4质量的PEG-6000、5-7%固体4质量的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混合,气流粉碎既得。
进一步,所述的溶液1为Pb(OH)Ac饱和水溶液。
进一步,所述的溶液2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进一步,所述的盐酸调节提取液1pH,是用4-6mol/L的盐酸调节pH=5.0-5.5。
进一步,所述的溶液3,为质量分数为6-8%的酒石酸溶液。
进一步,所述的过氧化氢溶液,其质量分数为30-35%。
有益效果:通过以上进行药剂的配方筛选及工艺筛选实验分析发现,实施例1-3效果最优,实施例4-7由于对药剂原料不一样和制备方法不同,从而导致杀菌和杀虫的有效成分含量不同,从而出现了不一样的效果。
本发明制备的药剂,对蚜虫的致死率高达92.5%,同时对白粉病病原菌的抑制率高达90.6%、褐斑病病原菌抑制率有95.6%。综上所述,本发明制备的药剂,属于广谱、低毒、高效药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实施例1-6的原料配方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6原料配方(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沿河安发刺梨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沿河安发刺梨生态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401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治食用百合灰霉病的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环保无害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