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泥装车作业通风除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9847.0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26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殷德山;周书林;张兴凯;刘宝龙;陈强;张笑飞;薛李赟;佟淑娇;余延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G69/18 | 分类号: | B65G6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孙海波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风装置 通风除尘装置 控制器 装车 电控阀门 排风装置 行程开关 传感器 启闭 水泥 除尘效果 电性连接 贯通连接 节能效果 排风管路 排风总管 通风除尘 支架两侧 开合度 排风管 排风罩 作业区 支架 自动化 | ||
本发明涉及水泥装车作业通风除尘装置,包括控制器及安装在支架上的送风装置、排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和所述排风装置之间为水泥装车作业区,每一个排风罩通过独立的排风管路与排风总管贯通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线路分别与所述排风管路上的电控阀门、送风装置及安装在支架两侧上的行程开关和/或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行程开关和/或传感器的启闭实时地控制所述送风装置的启闭及所述电控阀门的开合度实现通风除尘的功能,该通风除尘装置节能效果较好、自动化程度较高、除尘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排风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水泥装车作业通风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水泥企业装车道的通风除尘主要是通过通风除尘来实现,与本次发明最接近的通风除尘技术是车体上方设置局部排风罩侧吸的方式。即在装车道两侧车斗挡板以上安装固定式排风罩,通过排风罩的抽吸使捕集范围内的含尘气体进入排风系统。该通风系统一般有排风罩、管道、除尘器、风机和排气管构成。由于排风罩数量位置各不相同,系统风量不同。
专利号为ZL201220260118.4一种车间除尘设备,包括除尘室,该除尘室包括除尘单元、风机、集流罩、集流罩后部的后罩、安装于除尘单元上方用于给除尘单元喷淋的喷淋管以及安装于除尘单元下方的密封水槽,所述集流罩、后罩以及密封水槽围成一个空腔,所述除尘单元和喷淋管位于该空腔内;所述除尘单元由至少二层波浪形结构的除尘毯间隔叠放组成,每层除尘毯均开设有间隔排列的多个通风孔,其中一层除尘毯的通风孔均位于波峰处,与该层除尘毯相邻的除尘毯的通风孔均位于波谷处。通过相邻的两层除尘毯通风孔交错,使得风沿着迷宫式路径行走,并在除尘毯表面产生冲击波,增加了粉尘与除尘毯的接触面积及在除尘室停留的时间,使粉尘被充分吸附于除尘毯表面上。该车间除尘设备的缺点在于采用波浪形结构的除尘毯和通风孔的结合实现通风除尘的效率较低。
此外,现有技术中的通风除尘设备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仅靠固定式排风罩实现装车道粉尘捕集,所需排风量极大。现有系统不能提供超大捕集风量,造成现有技术通风除尘效果较差,装车作业场所粉尘超标严重;现有技术仅采用了排风方式,排风罩捕集范围较小,不足以控制车体幅面较大的装卸范围;现有技术中排风罩没有使用布风板技术,没有充分利用有效气流,因此造成风量巨大浪费。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与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通风除尘装置,该通风除尘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效果较好,通用性强且适用于水泥装车作业的通风除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水泥装车作业通风除尘装置,包括控制器及安装在支架上的送风装置、排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和所述排风装置之间为水泥装车作业区,所述支架的数量为两个,在任一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送风装置,另一支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风装置;排风装置通过独立的排风管路与排风总管贯通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线路分别与所述排风管路上的电控阀门、送风装置及安装在装车机基础地面上的行程开关和/或传感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行程开关和/或传感器的电信号实时地控制所述送风装置的启闭及所述电控阀门的开合度。
优选的是,任一支架上的送风装置与另一支架上的所述排风装置相互对应且水平对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器通过线路还连接有水泥装车作业区内的装车道的前电动门和后电动门。前电动门和后电动门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实现打开和关闭。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排风总管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顶部位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送风装置包括壳体及安装在壳体的风机。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内水平的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板,所述风机通过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的出风口处固定安装有整流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98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防止粉状物料泄露的密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阶梯式选粉和底粉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