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屏蔽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9487.4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3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灏渠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25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屏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屏蔽膜。
背景技术
电磁屏蔽薄膜是一种新型贴膜,它能有效阻断无线电波、红外、紫外等各种窃听技术常用频率的辐射。从而能成功阻断电子窃听,而且,它还能给你带来其他的好处。主要用于汽车、保密会议室窗户、仪器仪表的视窗、机房的玻璃门窗以及家庭的玻璃窗户。电磁屏蔽薄膜可以防止或减少电磁信号的泄漏,防止窃听信息及电磁干扰的影响;可以减少电磁波通过透明体进入室内,减少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对于居住在高压输电线、发射塔、基站等周围电磁辐射较强的居民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其中,电磁屏蔽是电磁兼容工程中广泛采用的抑制电磁骚扰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屏蔽(Shielding),就是用导电导磁材料制成的屏蔽体(Shield)将电磁波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电磁波从屏蔽体的一面耦合或辐射到另一面时受到抑制或衰减。笔记本电脑、GPS、ADSL和移动电话等3C产品都会因高频电磁波干扰产生杂讯,影响通讯品质。
通常的,电池屏蔽膜在实际生产后的形状为连续长条带状结构,在包装和运输时,需要缠绕在支撑筒上形成卷装结构。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将多个电池屏蔽膜堆叠在一起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但是由于电池屏蔽膜为圆筒卷装结构,多个堆叠在一起的电池屏蔽膜容易发生相对滚动问题,导致多个电池屏蔽膜堆叠后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堆叠后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较高的电池屏蔽膜。
一种电池屏蔽膜,包括:
支撑筒组件,所述支撑筒组件包括支撑筒本体、第一支撑环、第二支撑环、旋接弧形块体及旋接件,所述第一支撑环开设有第一支撑孔,所述支撑筒本体的第一端穿设所述第一支撑孔,并且所述支撑筒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孔的内侧壁相固定,所述第二支撑环开设有第二支撑孔,所述支撑筒本体的第二端穿设所述第二支撑孔,并且所述支撑筒本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支撑孔的内侧壁相固定,所述旋接弧形块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环上,所述旋接件包括旋接弧形安装板及旋接弧形限位板,所述旋接弧形安装板的第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环上,所述旋接弧形安装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旋接弧形限位板相固定,所述旋接弧形安装板与所述旋接弧形限位板共同围成一旋接弧形槽,所述旋接弧形块体用于滑动设置于所述旋接弧形槽内;
电池屏蔽膜带体,所述电池屏蔽膜带体依次层叠卷绕于所述支撑筒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筒组件设置有两个所述旋接弧形块体及两个所述旋接件,每一所述旋接弧形块体用于对应滑动设置于一所述旋接弧形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环具有圆环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旋接弧形块体以所述第一支撑环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环具有圆环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旋接件以所述第二支撑环的中心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孔具有圆孔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孔具有圆孔状结构,所述第一支撑孔的直径与所述第二支撑孔的直径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环与所述第二支撑环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接弧形块体的表面设置有硅胶层。
上述电池屏蔽膜的所述旋接弧形块体用于滑动设置于另一个所述电池屏蔽膜的所述旋接弧形槽内,能够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屏蔽膜实现旋接效果,从而使得多个并排的电池屏蔽膜形成一条串联式的结构,即各电池屏蔽膜通过各自对应的支撑筒组件顺序旋接,能够使多个相互独立的电池屏蔽膜形成一条柱状的整体结构,如此,相邻两个电池屏蔽膜不容易发生相对滚动问题,从而能够使得多个电池屏蔽膜堆叠后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屏蔽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支撑筒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浩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94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