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7698.4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5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房征先;栾德杰;李贯;赵华来;郭文华;马恺;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口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61/02 | 分类号: | F02M61/02;F02M61/16;F02M51/0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刘乃东 |
地址: | 264006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回油 喷油器 | ||
本发明公开了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包括电磁阀部件、喷油器体、电磁阀紧帽、控制阀偶件、紧座、流量控制机构、调压垫片、调压弹簧、弹簧座、中间块、喷油嘴偶件、紧帽,电磁阀部件设于喷油器体的上端,控制阀偶件、紧座、流量控制机构设于喷油器体的上部凹槽,调压垫片、调压弹簧及弹簧座设于喷油器体下部凹槽,中间块上端面与喷油器体下端面配合、中间块下端面与喷油嘴偶件配合,紧座的下部与流量控制机构上部配合,流量控制机构下部与喷油器体上部凹槽底壁配合,紧座与喷油器体连接,喷油器体在上部凹槽的底壁一侧与喷油器体下端面之间设有内部开孔一,在喷油器体靠近底壁的另一侧设有内部开孔二,内部开孔二与紧座的下油道部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发动机喷油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法规要求越来越严,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逐步向电控高压共轨系统过渡,共轨产品的核心在于通过共轨喷油器实现全电控高压喷射,现有技术的共轨喷油器主要由控制阀偶件、阀组件和喷油嘴偶件三大偶件和电磁阀部件构成,四大部件限制了喷油器长度的减小,也限制了共轨喷油器的适用范围,使得现有共轨喷油器在小功率小尺寸发动机上无法布置,通过改变现有共轨喷油器的结构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另外,现有技术的缺点是共轨喷油器采用控制阀偶件、阀组件和喷油嘴偶件三大偶件和电磁阀部件的组合方式,最小长度在200mm以上,使用范围受到限制。本发明使得共轨喷油器最小长度可至140mm以内,增大了共轨喷油器的适用(使用)范围。
现有技术的阀组件由控制套筒和控制活塞组成,二者的间隙为2.5μm,配合处的粗糙度允差为0.5μm,圆度允差为0.0005mm,圆柱度允差为0.001mm,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工序较多,加工成本高,控制套筒的进出油孔需要电火花加工,加工时间长,成本高。本发明使用流量控制板取代阀组件,不需要控制套筒和控制活塞的插配,加工要求最严端面的粗糙度允差仅为0.4μm,有效降低了加工成本。
现有技术共轨喷油器体需加工阀组件安装孔,油路布置复杂。本发明用流量控制板取代阀组件,喷油器体不需要加工阀组件安装孔,减少了加工工序,降低了刀具损耗和加工成本。
现有共轨喷油器通过液力放大原理间接控制喷油嘴偶件中的针阀开启与关闭,静态回油量和动态回油量均较大,尤其是在轨压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对泵的供油能力产生很大的考验,也加大了共轨泵的损耗。本发明采用电磁阀直接控制针阀开启和关闭,没有回油,对泵供油能力的要求大大降低,使共轨系统可以选用更小的油泵。
现有共轨喷油器偶件较多,故障率偏高。其中,喷油嘴偶件和阀组件属于易损件,尤其是阀组件的维修成本较高。本发明通过流量控制板取代阀组件,有效降低了共轨喷油器的故障率,可节约用户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对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无回油的共轨喷油器;本发明用流量控制板取代阀组件,结构简单,由电磁阀直接控制油针开关的无回油共轨喷油器,电磁阀通电后流量控制板迅速打开,将高压油供向喷油嘴偶件使燃油雾化,有效降低了共轨喷油器的故障率,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共轨喷油器偶件较多、故障率高的问题,尤其是阀组件的维修成本较高的问题,降低了总成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口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未经龙口龙泵燃油喷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76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