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促进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的培养基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3875.1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2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3 |
发明(设计)人: | 佟毅;张德国;俞建良;卢宗梅;陈影;吴大利;张琳;孙晶;刘梦涵;刘利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R1/125 |
代理公司: | 11283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依云;严政 |
地址: | 23301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基 枯草芽孢杆菌产 芽孢 枯草芽孢杆菌 制备动物饲料 培养液 玉米粉 基础营养 喷雾干燥 物质混合 液体培养 有效促进 干燥物 酵母粉 硫酸锰 玉米浆 豆粕 糖蜜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工程领域,公开了能够促进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的培养基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培养基含有0.3‑0.8重量%的酵母粉、0.3‑0.8重量%的玉米浆、0.3‑0.8重量%的糖蜜、1.5‑2.5重量%的玉米粉、2‑3重量%的豆粕和0.008‑0.02重量%的硫酸锰,pH7‑7.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培养基在培养枯草芽孢杆菌或制备动物饲料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了制备动物饲料的方法,包括使用所述培养基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液体培养,获得的培养液进行喷雾干燥,并将得到的干燥物与基础营养物质混合。本发明能够有效促进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能够促进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的培养基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发酵饲料应用范围的普及,发酵饲料产量的提升迫在眉睫,而液态种子液的制备是制约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液态种子液制备工艺复杂、保存周期短;因此固体菌剂应用于发酵饲料,是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能解决设备、技术、人力等方向的限制,是稳定和提升产品质量和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
枯草芽孢杆菌菌体能自身合成消化性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全日粮在发酵与储存期间,产生的酶系能使纤维、淀粉、蛋白质降解为更易被动物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枯草芽孢杆菌在消化道中与内源酶共同发挥作用,提高饲料消化率。在动物肠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有机酸、促生长因子等,参与动物机体的新陈代谢,为动物机体提供营养物质。
然而,往饲料中添加以营养体存在的枯草芽孢杆菌不利于维持枯草芽孢杆菌的活菌数,随着时间的推移,饲料的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下降,无法有效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从而降低饲养动物的淘汰率,而以芽孢形式添加则不存在该问题。因此,尽可能促使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具有特别重大的实用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数较低的问题,提供能够促进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的培养基及其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促进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的培养基,该培养基含有0.3-0.8重量%的酵母粉、0.3-0.8重量%的玉米浆、0.3-0.8重量%的糖蜜、1.5-2.5重量%的玉米粉、2-3重量%的豆粕和0.008-0.02重量%的硫酸锰,pH7-7.5。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培养基在培养枯草芽孢杆菌或制备动物饲料中的用途。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培养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采用上述培养基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液体培养。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备动物饲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按照上述方法对枯草芽孢杆菌进行液体培养,获得的培养液进行喷雾干燥,并将得到的干燥物与基础营养物质混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能够有效促进枯草芽孢杆菌产芽孢,从而使得饲料的消化率得到显著提高,降低了饲养动物的淘汰率。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培养基的pH均指初始pH值,也即灭菌前的pH值,其它成分亦然,均为配制时(灭菌前)的用量;使用的“CFU”为菌落形成单位,可以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得;芽孢数量按照GB/T 26428-2010饲用微生物制剂中枯草芽孢杆菌的检测方法测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38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