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孔介质内颗粒沉积迁移的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3058.6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11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3 |
发明(设计)人: | 马丹;李樯;周子龙;李夕兵;蔡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G01N15/04;G01N15/00 |
代理公司: | 43114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邹剑峰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多孔 介质 颗粒 沉积 迁移 实验 装置 | ||
1.一种用于多孔介质内颗粒沉积迁移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孔介质渗透仪(1)、液固两相流压力系统(2)、收集测量系统(3)、轴向加载设备(4)、核磁共振成像单元(5)和计算机系统(6);
所述多孔介质渗透仪(1)包括填充多孔介质的筒体(15),所述筒体(15)竖直安装在轴向加载设备(4)的底座(10)上,筒体内填充的多孔介质两端分别设置上透水板(8)和下透水板(9),所述上透水板(8)上方的筒体内部设有与轴向加载设备(4)的加载端连接的压头(7),所述下透水板(9)压紧在底座(10)上;
所述液固两相流压力系统(2)与多孔介质渗透仪(1)的上透水板(8)一侧入口连接,用于向多孔介质内注入液固两相混合流体;
所述收集测量系统(3)与多孔介质渗透仪(1)的下透水板(9)一侧的出口连接,对从多孔介质流出的液固两相混合流体进行称量;
所述压头(7)和底座(10)上分别设有与上透水板(8)和下透水板(9)上的透水通道连通的腔体,所述腔体为漏斗形腔体,所述压头(7)上的漏斗形腔体为上小下大,漏斗形腔体小端作为入口与液固两相流压力系统(2)连接,大端覆盖上透水板(8)上的所有透水通道,所述底座(10)上的漏斗形腔体为上大下小,漏斗形腔体大端覆盖下透水板(8)上的所有透水通道,小端作为出口与收集测量系统(3)连接;
所述核磁共振成像单元(5)环绕筒体的周向设置,并与计算机系统(6)通过信号连接,通过计算机系统(6)控制核磁共振成像单元并接收显示成像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装置,所述筒体(15)的底部通过密封圈与底座(10)通过紧固连接,所述压头(7)通过密封圈滑动装配在筒体(15)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实验装置,所述液固两相流压力系统(2)包括水压泵(11)、搅拌器(12)和颗粒注射器(13),所述水压泵(11 )和颗粒注射器(13)分别与搅拌器(12)连接,通过搅拌器(12)搅拌形成液固两相混合流体,所述搅拌器(12)通过管道连接至多孔介质渗透仪(1)的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装置,所述搅拌器(12)采用涡流搅拌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实验装置,所述收集测量系统(3)包括对流出液固两相混合流体进行收集和计量的实时称量设备(16),所述实时称量设备(16)的收集口设有滤网(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实验装置,所述核磁共振成像单元(5)实现至少50个断面的每秒100帧的采集速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实验装置,所述轴向加载设备(4)采用液压伺服压力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实验装置,所述水压泵(11)、颗粒注射器(13)和轴向加载设备(4)的控制单元、所述实时称量设备(16)分别与计算机系统(6)通过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305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