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配合端子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2853.3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75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秀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2/58 | 分类号: | H01R12/58;H01R43/16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谢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合 端子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配合端子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保留压接部表面的镀层。在第一弹性压接片(24a)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设置有第一按压部(32)和第一凸部(34),该第一按压部设置于从狭缝(22)分隔开的侧缘部侧,该第一凸部在狭缝与第一按压部之间比第一按压部向板厚方向的一侧突出,由第一凸部构成第一弹性压接片的压接部(16),在第二弹性压接片(24b)的长度方向中央部分设置有第二按压部(36)和第二凸部(38),该第二按压部设置于从狭缝分隔开的侧缘部侧,该第二凸部在狭缝与第二按压部之间比第二按压部向板厚方向的另一侧突出,由第二凸部构成第二弹性压接片的压接部(1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配合端子及其制造方法,该压配合端子具备通过压入到印刷基板的通孔中而压接并导通于在通孔的内表面设置的导体的压接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压入到印刷基板的通孔而使用的压配合端子,例如日本特开2004-127610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地,在由金属平板冲裁之后实施了镀敷的端子配件的一端侧具备有弹性的压接部,而在端子配件的另一端侧具备与对方侧构件连接的连接部。并且,通过将压接部压入到基板的通孔,使得压接部压接于在通孔内露出的导体而相互导通连接。
不过,如专利文献1也记载地,压配合端子是在对金属平板进行冲压冲裁加工之后对构成压接部的冲压切出面实施后续镀敷而形成的。并且,在端子配件的一端侧,在中央部分冲裁贯通孔而形成一对拱形的压接部,该一对压接部能够在板宽方向上弹性变形,由此被赋予弹性。
然而,在中央部分冲裁贯通孔而成为一对拱形的压接部中,难以确保充分的挠曲量,因此压接部向通孔的插入力提高的情况不可避免,存在压接部切削通孔的内表面而产生金属屑的可能性。而且,由于一对拱形的压接部通过在中央部分冲裁贯通孔而形成,因此难以使用更细的端子配件来构成上述形状的压配合端子,难以应对印刷基板的高密度化。进而,压接部由冲压冲裁加工时的冲压切出面构成,因此必然需要后续镀敷,成本升高不可避免。
因此,本发明人此前提出了一种压配合端子,如日本特开2016-27536号公报(专利文献2)的图15所示,在压接部的中央部分贯通设置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通过使该狭缝的两侧彼此向相反侧突出而利用金属平板的镀敷表面来形成压接部。根据上述的压配合端子,压接能够部在板厚方向上容易地弹性变形而被赋予弹性,因此与能够在板宽方向上弹性变形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压接部相对于通孔的插入力,也能够减少压接部切削通孔的内表面的不良情况。而且,压接部由在端子的中央部分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狭缝形成,因此也能够使用更细的端子配件来构成上述形状的压配合端子,也能够应对印刷基板的高密度化。进而,压接部未由冲压冲裁加工时的冲压切出面构成,因此不需要后续镀敷,能够实现成本降低。
然而,当想要使用宽度尺寸更小的端子配件来形成上述压配合端子时,虽然压接部未由冲压冲裁加工时的冲压切出面构成,但是可以认为在贯通设置狭缝时压接部表面的镀敷有可能会受到损伤。因此,还存在改良的余地,进一步改善的压配合端子的开发不断推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276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275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上述的情形为背景而完成,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更稳定的状态保留压接部表面的镀层的新构造的压配合端子及其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未经住友电装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28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板和连接器的连接结构、基板以及基板和连接器的连接方法
- 下一篇: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