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路板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32255.6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799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沈洪;李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达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34 | 分类号: | H05K3/34;H05K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104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板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路板处理方法,该方法包含如下过程:对线路板物料做成型处理,之后对线路板物料进行第一次沉锡处理,然后烘烤沉锡后的线路板,对线路板全部区域进行SR油墨印刷,最后进行第二次沉锡处理。通过采用两次沉锡,第一次沉锡与第二次沉锡之间进行烘烤,使得产品整体沉锡厚度得到保障,同时避免了沉锡层表面锡须的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极大的降低了线路板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路板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电子机器的显著高机能化,电子元件也要求进一步的高细线化,高密度化。在LCD驱动器用IC的基板安装,也就是内引线搭接ILB(Inner Lead Bonding)中,也要求对应于内引线搭接的更近一步锡间距化的工法。这种ILB工法以Au-Sn共晶结合较为有利。锡间距化中的锡由形成于引线表面的镀锡层所供应。镀锡层表面会有锡须(whisker)发生,此锡须与相邻的配线图案接触时,会在电路上形成短路,尤其是极细线路L/S只有8/8um的产品时,更易导致短路形成。
而且常规的SR油墨印刷后会形成油膜溢出(bleed),此部分在沉锡工序时,镀锡药水会深入到bleed下部,使锡与铜结合,形成锡铜晶体孔洞,即柯肯达尔孔洞(kirkendallhole)。更多的COF卷带产品客户在使用时会进行弯折,为保证弯折过程中线路不断裂,需要保证印刷油墨厚度在10um左右,但当油墨厚度在10um时,产生的油膜溢出(bleed)较大,影响产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油墨整体厚度10um也极大的增加了产品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线路板处理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线路板处理方法,特点在于进行两次沉锡,该方法包含如下过程:
S10:对线路板物料做成型处理;
S20:对线路板物料进行第一次沉锡处理;
S30:烘烤沉锡后的线路板;
S40:对线路板全部区域进行SR油墨印刷;
S50:进行第二次沉锡处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对线路板成型处理完成之后,第一次沉锡之前,对线路板局部区域做局部SR油墨印刷。
可知上述方案进行两次油墨印刷,可有力的保障油墨印刷厚度,防止弯折过程中线路板发生断裂。
更多的,通过两次油墨印刷降低了单次油墨印刷的厚度,使得在沉锡过程中柯肯达尔孔洞(kirkendall holl)更少,更小,使得产品具有更好的可靠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SR局部油墨印刷的局部区域为线路板上发生弯折区域。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局部SR油墨印刷的印刷厚度小于需要印刷的标准厚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局部SR油墨印刷的印刷厚度为标准厚度的一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次沉锡的厚度小于1微米。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烘烤温度为90到150摄氏度区间范围。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采用两次沉锡,第一次沉锡与第二次沉锡之间进行烘烤,使得产品整体沉锡厚度得到保障,同时避免了沉锡层表面锡须的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安全可靠性,极大的降低了线路板发生短路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达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达电子(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22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板缺陷印刷电路修复检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