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圈结构及其绕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32212.8 | 申请日: | 201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27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静;李成顺;张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2;H01F27/00;H01F41/1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1101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层线圈 外层线圈 线圈制造 线圈结构 绕制 输变电行业 结构线圈 机械力 保证 | ||
本发明属于线圈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圈结构及其绕制方法。包括上部线圈和下部线圈,上部线圈包括由内到外设置的上部内层线圈I和上部外层线圈II,下部线圈包括由内到外设置的下部内层线圈II和下部外层线圈I,上部内层线圈I和下部外层线圈I连接,上部外层线圈II和下部内层线圈II连接。本发明保证该结构线圈机械力,保证线圈制造质量,为线圈制造领域提供新技术,为输变电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圈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圈结构及其绕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变压器、电抗器的线圈采用的结构形式多为连续式结构、螺旋式结构、双层螺旋式结构、圆筒式结构等,上述线圈结构中,双层螺旋式结构、圆筒式均存在强度不高、机械力弱等问题,双层螺旋式结构线圈在绕制过程中,加压后高度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结构及其绕制方法,可降低电抗器并联电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圈结构,包括上部线圈和下部线圈,所述上部线圈包括由内到外设置的上部内层线圈I和上部外层线圈II,所述下部线圈包括由内到外设置的下部内层线圈II和下部外层线圈I,所述上部内层线圈I和所述下部外层线圈I连接,所述上部外层线圈II和所述下部内层线圈II连接。
所述上部内层线圈I和所述下部外层线圈I通过线圈连线I连接,所述上部外层线圈II和所述下部内层线圈II通过线圈连线II连接。
所述上部内层线圈I和所述下部外层线圈I绕制方向相同,所述上部外层线圈II和所述下部内层线圈II的绕制方向相同、并且与所述上部内层线圈I和所述下部外层线圈I的绕制方向相反。
所述上部内层线圈I和所述上部外层线圈II之间及所述下部内层线圈II和所述下部外层线圈I之间均设有绝缘层。
所述上部线圈和所述下部线圈之间设有线圈中部端圈。
所述线圈结构缠绕在绝缘筒上、并且通过设置于所述绝缘筒外侧的绝缘撑条支撑。
一种所述线圈结构的绕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在绝缘筒上先绕制下部内层线圈II,并在上部留出线圈连线II;
2)在下部内层线圈II的上方放置线圈中部端圈,绕制上部内层线圈I、并且在下方预留线圈连线I;
3)将上部内层线圈I和下部内层线圈II压紧,并且在上部内层线圈I和下部内层线圈II的外侧包裹绝缘层;
4)绕制下部外层线圈I,绕至中部与线圈连线I线焊接;
5)将线圈连线II与上部外层线圈II的连线焊接后,绕制上部外层线圈II;
6)绕制完成将线圈压紧。
所述上部内层线圈I和所述下部外层线圈I绕制方向相同,所述上部外层线圈II和所述下部内层线圈II的绕制方向相同、并且与所述上部内层线圈I和所述下部外层线圈I的绕制方向相反。
一种所述线圈结构的绕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在绝缘筒上先绕制下部内层线圈II,并在上部留出线圈连线II;
2)在下部内层线圈II的外侧包裹下部绝缘层;
3)在下部绝缘层的外侧绕制下部外层线圈I,绕至中部预留出线圈连线I;
4)放置线圈中部端圈,并且将下部线圈预压紧;
5)将线圈连线I与上部内层线圈I的连线焊接,绕制上部内层线圈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3221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压激磁的特高压自耦变压器
- 下一篇: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