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冬种马铃薯品种的生态选育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027458.6 申请日: 2017-10-27
公开(公告)号: CN108157163A 公开(公告)日: 2018-06-15
发明(设计)人: 邓英毅;郑虚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H1/02 分类号: A01H1/02;A01H1/04
代理公司: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代理人: 胡吉科
地址: 530004 广西壮族***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低温驯化 马铃薯 农作物品种选育 筛选 气候生态条件 马铃薯品种 亲本杂交 生态条件 资源收集 实生苗 晚疫病 耐寒 早熟 生态 育种 高产 支撑 生产
【说明书】:

发明属于农作物品种选育方法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冬种马铃薯品种的生态选育方法。本方法充分考虑选育良种与生态条件的关系,通过资源收集、筛选、亲本杂交、实生种低温驯化、实生苗低温驯化及筛选、冬种条件下自然选择等手段,最终获得适合马铃薯冬作区气候生态条件的耐寒耐寡照、抗晚疫病、早熟、高产的马铃薯品种;为秋冬种区马铃薯育种与生产提供技术和品种支撑。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品种选育方法领域,具体的提供了一种冬种马铃薯品种的生态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喜冷凉,但不耐低温霜冻,秋冬种马铃薯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偶发性的短时低温伤害,甚至持续性低温霜冻灾害,给秋冬种马铃薯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廖铭燕和陈斌艳,2008;邓英毅等,2017)。但是,由于目前秋冬种马铃薯的主栽品种为费乌瑞它(熊军等,2013),不耐寒(许娟等2016,邓英毅等2017),因此低温霜冻已成为秋冬种马铃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同时,冬种马铃薯的前作主要是晚稻,次作是早稻,这就要求所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必须是早熟品种才能不影响次年早稻生产。另外,马铃薯冬作区的气温在2月以后则逐步回升而且伴随着多雨,从而晚疫病发生严重。因此,构建马铃薯生态育种技术并用来选育适合秋冬种区生态条件和栽培耕作制度的聚合耐寒耐寡照、抗晚疫病、早熟、高产等多个特性的品种对秋冬种区马铃薯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育种就是探索和选育适合不同生态条件和耕作栽培制度的作物品种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态气候资源,优化个体生长,使群体在较高的光合效率和物质生产水平上达到动态平衡的育种理论和方法。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水稻(龚金龙等,2011;Mohapatra andSahu,1991)、玉米(陈学求等,1999)、大豆(郭数进等,2014),小麦(张海清等,1995)、甘蔗(陈学宽等,1996)及黄瓜(龚昌洲等,1997)等作物的品种选育上;但尚未见有关于马铃薯的生态育种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根据马铃薯冬作区的生态条件及耕作栽培制度,构建马铃薯的生态育种技术并应用该技术选育出品种,为秋冬种区马铃薯育种与生产提供技术和品种支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冬种马铃薯品种的生态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耐寒马铃薯材料的收集、筛选:选择从各地收集到的具有抗晚疫病的早中熟马铃薯种薯进行盆栽,出苗后7-10天后放在8℃的恒温人工气候室中5-7天,然后将温度降至4℃,光照强度和湿度不变并放置5-7天,接着将盆栽移出恒温人工气候室在常温下放置3天,调查各个盆栽的根、茎、叶以及匍匐茎的生长发育情况;选择叶片生长正常、植株生长较壮、匍匐茎数6条以上的盆栽材料;

(2)耐寒材料亲本的筛选:将步骤(1)筛选出来的耐寒马铃薯材料拿去大田种植,并将种植的材料两两组合杂交,并收获实生种,选取各个杂交组合中籽粒饱满的实生种装入牛皮纸信封中封好口,放在20-28℃的温室中保存;

(3)实生种的低温驯化:半年以后将步骤(2)中装有实生种的信封放入玻璃管中密封;并放入2-5℃的冰箱中进行低温驯化处理15-20天,接着将冰箱温度提高到7-10℃再放置3-5天;

(4)实生苗苗期的低温驯化:将低温驯化过的实生种用30~35℃的温水浸种4-5h,放入25-28℃的恒温箱中保温保湿催芽,待种子露白发芽后取出并进行杯栽,出齐苗后2-3天将杯栽移到温度为20-30℃光照强度为20000lx,湿度为90%的人工气候室中放置3-4天,每天光照8-10h,然后将人工气候室温度降低至15-20℃,持续3-5天,接着将人工气候室温度再降低至7-10℃,持续3-5天;接着将温度降低至3-7℃或将实生苗连杯种植到夜间气温均处于3-10℃的露天大田中,幼苗在此环境中驯化10-20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未经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7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