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茯茶质量检测的金花菌计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5972.6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26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吕嘉枥;史朝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7/11 | 分类号: | G06T7/11;G06T7/194;G06T7/62;G06T7/90;G01N21/8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质量 检测 金花 计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茯茶质量检测的金花菌计数方法,通过获取茯茶切片的高分辨率图像信息,然后将图像信息划分为多个等分区域,在通过对每个等分区域进行色彩加深处理、图像滤波处理之后,对等分区域中的金花菌数量进行统计,然后再将所有等分区域中金花菌的数量叠加,最后得到茯茶切片中金花菌的数量;然后在根据现有的茯茶质量评级方法对茯茶的质量进行评定。本发明能够提高金花菌计数的准确性,提高了计数的效率,从而实现准确快速评价茯茶质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茯茶中金花菌的检测方法;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茯茶质量检测的金花菌计数方法。
背景技术
茯茶是黑茶的一种,是一种后发酵茶,其特殊加工工艺在于发花过程,即通过控制环境来促使金花菌的生长,因此金花菌的质量是判断茯茶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对茯茶中“金花菌”的检测方法都是按照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的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方法规定执行的。但其方法由于在样品前处理时“金花菌”的子囊壳破裂程度差异较大,使得“金花菌”的检测误差很大;其次由于茯茶发酵属于较复杂的微生物发酵,其中有大量其他微生物生长,从而影响“金花菌”的检测结果;第三,由于霉菌生长周期较长,该检测方法需要一周左右,耗时长。
茯茶中的“金花菌”颗粒直径在82-180μm左右,颜色为金黄色,与其它杂菌和茶基质差异较大,在显微镜下清晰可辨,通过显微镜可以直接准确统计出其数量多少,但因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只适用于微量样品,无法用于自然整块茶样品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茯茶质量检测的金花菌计数方法;通过对茯茶切面图像中金花菌的数目进行自动计数,能够提高金花菌计数的准确性,提高了计数的效率,从而实现准确快速评价茯茶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茯茶质量检测的金花菌计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茯茶切面的图像;
步骤2,将图像划分为n个等分区域,然后对每个等分区域进行步骤3-6的处理;
步骤3,对等分区域进行色彩加深处理,并且等分区域的HSI模型,并选择该HSI模型的H通道;
步骤4,再进行图像滤波处理,得到的等分区域中的金花菌颗粒之间分离隔痕明显、边缘突出和边缘锐化;
步骤5,增强等分区域的对比度,具体的增强金花菌颗粒的醒目度,同时降低其背景的阴影度;
步骤6,分别在HSI模型的H通道、S通道和I通道下选择金花菌的色彩范围,根据该色彩对金花菌进行计数,同时分别得到在三种通道下的金花菌数量,然后求其平均数得到在该等分区域中金花菌的数量;
步骤7,将所有n个等分区域的金花菌的数量求和,即可得到该茯茶切片中金花菌的数量。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步骤4中图像滤波处理的具体过程是:首先进行形态开放滤波处理,得到的等分区域中金花菌之间分离隔痕明显,再进行边缘滤波处理,得到的等分区域中金花菌边缘明显,最后进行增强锐化滤波处理,得到等分区域中金花菌边缘锐化。
其中步骤5中还包括提高等分区域的伽马值,提高等分区域的区分度。
其中步骤7中还包括根据得到的金花菌的数量和茯茶切面图像的面积计算茯茶切片单位面积中金花菌的数量。
其中该方法重复进行m次,且每次划分为不同数量的等分区域,并且得到m个金花菌的数量记为a1、a2......am,然后取其平均数在通过得到茯茶切片单位面积中金花菌的数量,s为茯茶切面图像的面积。
其中该方法重复进行3-5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59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