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省力摇臂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5752.3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24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龙;郑徳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虎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18 | 分类号: | F01L1/18;F01M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14 | 代理人: | 王鹏举 |
地址: | 313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省力 摇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省力摇臂。
背景技术
汽车用摇臂是属于汽车零部件中的一部分,主要是用于配合凸轮轴适时的打开门,完成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汽车用摇臂和控制杆、驱动杆之间的材质硬度差异较大,长时间摩擦接触,特别在路况差时气门摇臂和控制杆、驱动杆之间,长时间造成气门摇臂异常磨损。汽车用摇臂的不合理设计也会使得摇臂受力不合理,摇臂从应力集中处出现裂纹,长时间运动会断裂,而且目前的摇臂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汽车用摇臂和轴承之间摩擦较大,非常容易损坏,而且加油润滑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省力摇臂,结构合理且省力,使用寿命长,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省力摇臂,包括圆弧形的中间臂,所述中间臂的两端内侧分别固定有控制连接块和驱动连接块,所述控制连接块和驱动连接块在中间臂的内侧分别开设有控制连接槽和驱动连接槽,所述中间臂在中间内侧靠近控制连接块的一侧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开设有与连接柱同轴的连接孔,所述中间臂在连接柱的外侧开设有进油槽,所述进油槽的一端穿过连接柱与连接孔相连,所述连接柱的内侧弧形侧壁上开设有一圈与进油槽相连的导油槽,所述导油槽的横截面呈V型,所述中间臂的宽度由控制连接块一端相驱动连接块一端逐渐变小,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弧面通过一对凸起与中间臂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省力摇臂,在使用时,中间臂上的驱动连接块通过驱动连接槽与驱动杆相连,提供驱动的动力,控制连接块通过控制连接槽与气门相连,连接柱和连接孔内连有轴承,通过驱动杆拉动整个摇臂,从而使得整个摇臂在轴承上进行摆动,从而打开与控制杆相连的气门,连接柱的位置设计,能够使得驱动杆在驱动时更加省力,进油槽的设置使得在对轴承和摇臂之间进行润滑的时候更加的方便,能够很好的减少轴承和摇臂之间的摩擦,增加润滑性,从而很好的延长使用时间,连接柱内侧侧壁上的导油槽在润滑油通过进油槽进入连接孔时,能够将润滑油导向轴承周向上的各个位置,提升润滑的效果。
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中间臂,2.控制连接块,3.驱动连接块,4.控制连接槽,5.驱动连接槽,6.连接柱,7.连接孔,8.进油槽,9.导油槽,10.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省力摇臂,包括圆弧形的中间臂1,所述中间臂1的两端内侧分别固定有控制连接块2和驱动连接块3,所述控制连接块2和驱动连接块3在中间臂1的内侧分别开设有控制连接槽4和驱动连接槽5,所述中间臂1在中间内侧靠近控制连接块2的一侧设有连接柱6,所述连接柱6上开设有与连接柱6同轴的连接孔7,所述中间臂1在连接柱6的外侧开设有进油槽8,所述进油槽8的一端穿过连接柱6与连接孔7相连,所述连接柱6的内侧弧形侧壁上开设有一圈与进油槽8相连的导油槽9,所述导油槽9的横截面呈V型,所述中间臂1的宽度由控制连接块2一端向驱动连接块3一端逐渐变小,所述连接柱6的外侧弧面通过一对凸起10与中间臂1相连。
本发明提供的省力摇臂,在使用时,中间臂1上的驱动连接块3通过驱动连接槽5与驱动杆相连,提供驱动的动力,控制连接块2通过控制连接槽4与气门相连,连接柱6和连接孔7内连有轴承,通过驱动杆拉动整个摇臂,从而使得整个摇臂在轴承上进行摆动,从而打开与控制杆相连的气门,连接柱6的位置设计,能够使得驱动杆在驱动时更加省力,进油槽8的设置使得在对轴承和摇臂之间进行润滑的时候更加的方便,能够很好的减少轴承和摇臂之间的摩擦,增加润滑性,从而很好的延长使用时间,连接柱6内侧侧壁上的导油槽9在润滑油通过进油槽8进入连接孔7时,能够将润滑油导向轴承周向上的各个位置,提升润滑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虎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虎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57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