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段式一体化污泥间接热干化方法及干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4897.1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5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姚乃浩;王雪征;孙淮林;朱和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电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3 | 分类号: | C02F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9 | 代理人: | 陈子英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段式 一体化 污泥 间接 热干化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段式一体化污泥间接热干化方法,还涉及一种用于实施该方法的两段式一体化污泥间接热干化系统,其用干化机对湿污泥进行干化,所述干化机的加热系统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设置在干化机的前半部,热介质与污泥采用顺向流,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设置在干化机的后半部,热介质与污泥采用逆向流,由此使干化机前半部的热介质温度的分布状态为前高后低,干化机后半部的热介质温度的分布状态为后高前低。本发明使得污泥干化过程中所需的热量能够合理的分配利用,干化机内的温度分布合理,有利于提高干化效率和干化程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段式一体化污泥间接热干化方法,还涉及一种适于采用或实施该方法的两段式一体化污泥间接热干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泥干化工艺主要采用两种成熟的方式,一种即为直接干化技术,包括污泥带式干化工艺、污泥回转式干化工艺等;另一种即为间接干化技术,包括污泥薄膜干化工艺、污泥流化床干化工艺、污泥圆盘/桨叶干化工艺,其中,由于圆盘/桨叶干化技术在投资成本,运行安全性、可靠性,连续运行时间,以及对各种污泥的适用性等方面存在优势,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目前在使用污泥圆盘/桨叶干化技术时,往往采用一种中低压蒸汽做热源(用于加热的热介质),蒸汽与污泥的总体流向要么是顺向,要么是逆向,当采用顺向时,进口侧的热量较大,能够满足原始湿污泥快速蒸发的热能需要,但出口侧热介质温度下降,影响排出污泥的干化程度,而采用逆向时,出口侧的热介质温度较高,尽管高温热介质有利于提高排出污泥的干化程度,但由于进口侧的热介质温度相对较低,不利于高含湿量的原始污泥的快速蒸发,进入干化机尾部(后部)的污泥含湿量依然较高,因此尽管此处的热介质具有较高的温度,依然无法保证排出污泥的干化程度,这样一方面存在着蒸发所需要的热量不能合理分配利用,影响排出污泥的干化程度和干化机的处理效率,另一方面在设计设备时往往设备体积比较大或者干燥能力不达标等现象产生。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段式一体化污泥间接热干化系统,使得污泥干化过程中所需的热量能够合理的分配利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段式一体化污泥间接热干化方法,用干化机对湿污泥进行的干化,所述干化机为间接式热干化机,以间接式热交换加热的方式进行湿污泥的干化,所述干化机的加热系统分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所述第一加热系统设置在干化机的前半部,为干化机的前半部加热,所述第二加热系统设置在干化机的后半部,为干化机的后半部加热,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热介质从干化机前半部的前部流入,从干化机前半部的后部(相当于干化机的中前部)流出,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热介质从干化机后半部的后部流入,从干化机后半部的前部(相对于干化机的中后部)流出,由此使干化机前半部的热介质温度的分布状态为前高后低,干化机后半部的热介质温度的分布状态为后高前低。
所述第一加热系统的热介质优选为导热油,也可以为中低压饱和蒸汽,所述第二加热系统的热介质优选为中低压饱和蒸汽,也可以为导热油或热水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热系统和第二加热系统均包括腔内热介质通道和和壳体热介质通道两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电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电联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48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声和表面活性剂中间处理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方法
- 下一篇:多媒体广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