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结构承载框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4568.7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22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连珍;王辉平;陈莹;刘少瑜;沈振;车兆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96 | 分类号: | E04B2/96;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结构 承载 框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钢结构承载框架。
背景技术
建筑幕墙指的是建筑物不承重的外墙护围,现有的建筑幕墙散热效果差,且排列的效果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承载框架,能够解决现有的建筑幕墙散热效果差,且排列的效果单一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钢结构承载框架,包括:
主钢,所述主钢与建筑主体结构墙面连接;
次钢,所述次钢与所述主钢垂直连接;
插芯,所述插芯与所述次钢连接,所述插芯上按一个或多个角度套设混凝土装饰砖。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主钢、次钢和插芯的材料为防锈材料。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建筑主体结构墙面上覆盖有防水涂料。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与建筑主体结构墙面的连接处覆盖有防水涂料。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插芯的横向间距为400mm,包含混凝土装饰砖长390mm和混凝土装饰砖的横向间距10mm。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主钢通过连墙件与建筑主体结构墙面连接,其中,每个连墙件包括一个墙面连接部和两个主钢连接部,所述墙面连接部通过铆钉与所述建筑主体结构墙面连接,每个主钢连接部一端与所述墙面连接部连接,两个主钢连接部通过对拉螺栓将所述主钢连接于该两个主钢连接部之间。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主钢之间的安装间距1200mm。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同一根主钢上,每隔1200mm设置一个连墙件。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主钢为方钢。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主钢是截面为80*160mm的方钢,壁厚3mm。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次钢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主钢连接,其中,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成T字型,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主钢连接,所述次钢上设置有插口,所述第二连接部套设于所述插口内。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次钢之间的竖向间距为240mm,包含混凝土砖高190mm和混凝土砖竖向间距50mm。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次钢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插芯上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卡在所述卡槽内。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插芯包括:
方通插芯;
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分别与所述次钢和方通插芯连接;
包覆所述方通插芯和转接件的装饰盖板。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转接件为截面为正方形的中空柱体,所述次钢和方通插芯分别通过螺钉与所述中空柱体的一个侧壁连接;
所述中空柱体和装饰盖板上对应设置有卡槽和卡口,所述装饰盖板通过所述卡槽和卡口与所述转接件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还包括:
连接相邻的两个转接件的封闭砖承载平台;
设置于所述封闭砖承载平台上的封闭砖。
进一步的,在上述钢结构承载框架中,所述转接件高为50mm高、方通插芯高为150mm高、装饰盖板高为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主钢,所述主钢与建筑主体结构墙面连接;次钢,所述次钢与所述主钢垂直连接;插芯,所述插芯与所述次钢连接,所述插芯上按一个或多个角度套设混凝土装饰砖,混凝土装饰砖,原材料获取方便,造价可控,通过钢结构承载框架与混凝土装饰砖配合,使混凝土装饰砖多样的排列和简朴的混凝土色带给了建筑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混凝土装饰砖在钢结构承载框架排布,混凝土装饰砖之间形成缝隙,自然风可及时的将热气带走,整体散热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钢结构承载框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混凝土装饰砖排布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混凝土装饰砖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混凝土装饰砖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混凝土装饰砖的第一拆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钢结构承载框架的组成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混凝土装饰砖的安装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混凝土装饰砖的0度角安装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混凝土装饰砖的45度角安装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45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结构承载框架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适应主体结构沉降的幕墙构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