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息提示方法、移动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2998.5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4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温号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息 提示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息提示方法、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应用软件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大量的应用软件通过手机这个平台,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娱乐生活。一旦用户下载安装了应用软件,就可以通过未读消息的方式告知用户。但随着微信公众号等一些新场景的出现普及,会产生大量无效价值低的未读消息,对用户使用造成干扰,用户无法迅速判断是否有重要的未读消息需要立即查看。目前用户查看未读消息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一、根据应用图标右上角未读消息数量进入应用后,手动查看;
二、从状态栏获取到未读消息并进行查看。
目前主流手机厂商对于应用软件(如电话,微信,QQ)的未读消息均采用将未读消息数量显示于应用图标右上角的方式以及状态栏通知对用户进行提醒,虽然可以直观显示消息数量,但是仍然无法有效屏蔽一些用户需求低的未读消息,反而会影响用户知晓重要的未读消息,并且用户需要定时清理大量无用的未读消息,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提示方法、移动终端,以解决现有的未读消息的通知方式,无法给用户直观的进行重要联系人的消息的提示,导致用户可能会错过重要消息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消息提示方法,包括:
获取通信应用接收的未读消息;
获取与所述未读消息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若所述联系人信息存在于预设的重要联系人信息中,则将显示界面上所述通信应用的应用图标,替换为包含所述联系人信息对应的联系人标识的联系人图标。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通信应用接收的未读消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未读消息对应的联系人信息;
第一替换模块,用于若所述联系人信息存在于预设的重要联系人信息中,则将显示界面上所述通信应用的应用图标,替换为包含所述联系人信息对应的联系人标识的联系人图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消息提示方法的步骤。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消息提示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未读消息对应的联系人信息存在于预设的重要联系人信息时,将显示界面上所述通信应用的应用图标,替换为包含所述联系人信息对应的联系人标识的联系人图标;能够实现为用户进行特定联系人的未读消息的提醒,以帮助用户有针对性的查看未读消息,尽可能保证用户不会错过重要联系人的未读消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提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表示进行联系人图标替换后的应用图标显示状态示意图;
图3表示联系人信息中包含至少两个联系人时,对联系人图标操作后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消息提示方法的具体应用过程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一;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二;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三;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四;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五;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六;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模块示意图之七;
图1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消息提示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包括:
步骤101,获取通信应用接收的未读消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29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