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剂投加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22603.1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15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周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B01F7/00;B01F7/18;B01F15/00;B01F15/02;B01F5/22;B01F5/20;B01F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剂投加装置。该装置主要应用在水处理混合池中,通过利用加药时产生的高速流体反作用力驱动加药装置旋转。
背景技术
加药系统是水处理工艺的常见系统。对于绝大多数药剂,可通过水体流动过程中的紊流长时间混合。但对于混凝剂的投加,由于絮凝时间有限,因此需要实现混凝剂与原水的快速充分混合,从而为絮凝提供良好的条件。
传统的混凝剂投加系统采用静态混合器或机械搅拌桨。静态混合器虽然使用方便,但由于无法根据流量变化而调整混合强度,因此混合效果通常没有机械搅拌桨效果好。而机械搅拌桨通过旋转,可将加药管中的混凝剂快速充分的与原水混合,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混凝剂投加办法。但机械混合通常使用电机驱动,电机寿命影响机械混合装置寿命。机械搅拌器加药混合时,桨叶与药剂物理碰撞一次,其余均通过浆叶后方的水力紊流自然混合,混合效果有待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剂投加装置,通过加药时产生的流体反作用力,使加药装置产生侧向推动力,推动加药装置在无额外能耗的情况下自动旋转,提高了药剂混合效果。该装置适合各种使用机械混合加药工艺的新建或改造项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混凝剂投加装置,包括加药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泵系统通过加药管与一转动件转动连接,且所述加药管道与转动件之间设密封结构,围绕所述转动件呈辐射状设置有若干根穿孔加药管,穿孔加药管上方或下方设置扰流混合装置,所述穿孔加药管通过支撑结构与扰流混合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若干根穿孔加药管沿同一方向侧向开孔,所述同一方向为绕所述转动部件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使得加药泵系统送出的混凝剂溶液通过穿孔加药管侧向开孔排出后,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穿孔加药管自动旋转,同时带动穿孔加药管上方扰流混合装置共同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穿孔加药管侧向开孔方向与旋转方向相反,开孔方向为水平。
进一步地,穿孔加药管直径为20毫米至50毫米,单一穿孔加药管长度20厘米至50厘米,穿孔加药管侧向开孔直径为4毫米至10毫米,开孔间距为1厘米至3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件包括一接插口,所述接插口通过轴承与加药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采用耐腐蚀耐摩擦材质,优选为不锈钢或高温陶瓷。
进一步地,所述加药系统为混凝剂溶液投加系统,采用化工离心泵连续投加,混凝剂投加浓度小于0.2%,通过加药泵投加的孔口射流速度应大于1m/s,不仅利于药剂与原水充分混合,也有利于增加混凝剂溶液投加量,提高穿孔加药管的旋转动力。
本发明装置可利用流体反作用力驱动加药装置自动旋转,提高原水与水处理药剂的充分混合,同时利用穿孔加药管上方的扰流混合装置,使原水和药剂通过大量紊态流体的水力扰动充分混合,实现混凝剂与原水快速充分混合的目的。本发明的加药装置适用于混凝工艺的混合阶段,其主要作用是一方面利用流体反作用力,驱动穿孔加药管旋转,提高原水与水处理药剂的混合效率,另一方面穿孔加药管上方的扰流混合装置,使药剂投加后,通过大量紊态流体的水力扰动充分混合,实现混凝剂与原水快速充分混合的目的。本发明的混合装置尺寸和数量不受限制,可根据具体池型设计,适应性强,既可用于新建池型,又可用于改造池型。
附图说明:
图1为加药装置平面图。
图2为加药装置A-A剖面图。
图3为加药装置B-B剖面图。
图中包括:加药管1、转动装置2、穿孔加药管3、加药孔4、扰流混合装置5、支撑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此实施例是一种混凝剂投加装置,它主要包括穿孔加药管3、扰流混合装置5以及转动件2。其中穿孔加药管3侧向开孔,药剂通过加药泵射流喷出,结合转动件2的旋转功能,可充分利用加药时产生的流体推动力,实现穿孔加药管的自动旋转。
如图所示,本发明加药装置主要由侧向开孔的穿孔加药管、加药管上方的扰流混合装置和转动件组成。其中转动件2包括接插口及设于该接插口外的轴承,所述轴承外径连接加药管1,加药管1内径为20mm至50mm。轴承内径接接插口外径,围绕所述接插口均匀设置若干穿孔加药管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26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