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共模噪声自抑制的光纤矢量水听器及其传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20663.X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7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易多;邱晓康;何向阁;刘飞;古利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3/00 | 分类号: | G01H3/00;G01H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象新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0 | 代理人: | 王岩 |
地址: | 10087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噪声 抑制 光纤 矢量 水听器 及其 传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共模噪声自抑制的光纤矢量水听器及其传感方法。本发明的本法发明采用在一根保偏传感光纤上刻制7个等间距的光栅,并将此保偏传感光纤依次缠绕于互相垂直且设置在质量块的第一至第六弹性筒上,并且光栅位于质量块上,然后基于双脉冲方案,实现互相垂直的三个维度的振动矢量测量,并在测量过程中基于自身结构的特殊设计实现了消除共模噪声而无须附加的参考加速度计;本发明无须其他附加光无源器件,具有结构简单等优点;基于弱反射光纤光栅的推挽式的自身特殊结构,实现了对传感系统共模噪声的抑制,而无须使用附加的参考加速度计,从而降低传感系统成本及体积,在大规模准分布式监测中优势更加明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水听器,具体涉及一种实现共模噪声自抑制的光纤矢量水听器及其传感方法。
背景技术
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相比较于电磁波如光波与无线电波而言,声波在水中可以实现低衰减远距离传输,因而是人类获取海洋地层构造有效信息的重要媒介。而水听器作为采集接收水下声波信息的重要声学测量设备,在海底油气藏勘探,海底微地震监测以及军事反潜等领域有着广泛运用。与传感电子水听器相比较而言,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光纤水听器具有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湿端无源,体积小,质量轻,易于形成分布式监测网络等优点,自1977年由Bucaro提出后[1-2],其发展日益受到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广泛关注。
光纤水听器一般可分为标量水听器以及矢量水听器两类。标量水听器主要测量水下声压信息,而与传统的标量水听器相比,矢量水听器可以实现测量水下质点振动,因而可以获得更完善的水下声场信息。一般而言,光纤矢量水听器由组成水平、垂直和前后三个维度的加速度计组成,感应振动加速度信息,因而可理解为测量水下振动信号的三分量加速度计。在所有光纤加速度计类型中,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原理的弹性筒顺变柱体结构是应用主流,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改进得到推挽式顺变柱体加速度计。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可以增加传感器灵敏度,并且易于做成平衡结构,使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提高。然而当需要组合复用的时候,其推挽结构就很难实现。此外传统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的光纤加速度计在复用过程中光无源器件(如耦合器,法拉第旋镜等)成倍增加,将极大的增加传感系统的成本和体积,此问题是制约其大规模阵列复用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基于弱反射光纤光栅的干涉型加速度计逐渐引起关注,与传统迈克尔逊结构相比,基于弱反射光纤光栅的加速度计仅需要在一根普通光纤上刻制光栅即可以实现多点准分布式传感而无须附加的光无源器件,因而有利于大规模复用而实现准分布式测量。
此外,噪声本底是评价传感系统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共模噪声的存在则极大的影响了系统的噪声本底,对水下声波及振动测量造成不利影响,因而必须对共模噪声进行抑制。传统抑制共模噪声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传感系统中引入附加的参考加速度计(又名哑元),此参考加速度计由于其特殊结构设计而对外界振动信号并不敏感,因而并不参与实际传感探测。通过传感加速度计与参考加速度计所解调出来的相位相减实现对共模噪声的抑制。
目前在光纤矢量水听器中,通过在传感系统中引入附加的参考加速度计从而抑制共模噪声的手段主要有以下缺陷:(1)传统手段消除的共模噪声主要来源于前端系统,如激光器,声光调制器等,然而对外界环境引入至矢量水听器本身的噪声无法抑制;(2)参考加速度计一般情况下对水下振动信号仍然有一定的灵敏度,因而通过矢量水听器与参考加速度计相位相减的方式将会把一部分有用水下振动信号滤出;(3)附加的参考加速度计的引入将会增加传感系统的成本与体积。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实现共模噪声自抑制的光纤矢量水听器及其传感方法;基于自身结构达到消除系统共模噪声的目的而无须附加的参考加速度计,从而降低系统成本与体积并实现水下大规模复用阵列。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实现共模噪声自抑制的光纤矢量水听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206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秤自动校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纤F‑P腔式声波传感器的解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