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逆作法建筑物的全包防水构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9502.9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正良;张中杰;李太文;张擎宇;刘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作法 建筑物 防水 构造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逆作法建筑物的全包防水构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楼板和基坑围护结构,楼板边缘处设有待与外墙连接的连接部,以及与连接部对称设置的临时构造梁;临时构造梁向外的一面与连接部共面,且与基坑围护结构连接,并设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铺设范围的下端延伸出连接部的下端,上端覆盖临时构造梁的下半部分;在施工中,先在楼板上增设临时构造梁,使其与基坑围护结构连接,并在楼板与基坑围护结构相接处预铺防水卷材,且预留一定搭接长度;待下部外墙结构回筑后,竖向支撑体系完成托换,凿除增设的临时构造梁的混凝土;在之后的施工中做好与防水卷材做好搭接。本发明实现了在采用逆作法建造中,楼板与支护结构连接处的全外包防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物逆作法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用于逆作法建筑物的全包防水构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下工程中,钢筋砼结构仍占主导地位。地下防水砼虽然采取一定技术措施,添加各种外加剂,但施工后的裂缝还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在《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规范第4.1.7条中明确规定:“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须知这个条文规定在工程结构上是安全的,但如不考虑其他防水措施,其后果也是难以设想。因此为抑制和减少混凝土的渗漏,并有效避免或减少混凝土遭受地下水中碳酸盐及氯离子等的腐蚀,越来越多的地下工程项目考虑采取全包防水设计。
传统的深基坑一般采用敞开式明挖顺作法自下而上施工,随着地铁及地下工程的大规模建设,地下工程逆作法可有效控制周边环境变形、减少对地面时间影响的特点使其逐渐在全国推广。逆作法是指地面以下各层地下室采用自上而下的施工顺序,借助地下楼板结构的水平刚度和抗压强度对基坑产生支护作用,保证基坑的土方开挖。
由于地下室楼板结构从上而下施工,此时土方尚未开挖,地下室的外墙及结构柱不能在楼板结构施工之前浇筑完成,因此必须为结构柱设置竖向的临时支撑桩基,而外墙处的楼板则直接与基坑两侧的支护结构连接,将支护结构作为竖向支撑。
由于逆作楼板通过钢筋与支护结构连接,此节点处的防水材料被钢筋全断面截断,无法真正实现全包防水。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在逆作法中实现地下结构的全包防水是目前工程界所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用于逆作法建筑物的全包防水构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实现的目的之一是在采用逆作法建造建筑物地下结构的情况下,实现楼板与支护结构连接处的全外包防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逆作法建筑物的全包防水构造结构,包括楼板和基坑围护结构,所述楼板边缘处的下面设有待与外墙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楼板垂直,所述连接部向外的一面与所述基坑围护结构连接。
其中,所述楼板边缘处的上面,与所述连接部对称的设有一道临时构造梁;所述临时构造梁向外的一面与所述连接部共面,且所述临时构造梁向外的一面与所述基坑围护结构连接。
所述临时构造梁以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基坑围护结构之间设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的铺设范围的下端延伸出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上端覆盖所述临时构造梁的下半部分。
当所述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完成,所述楼板外墙结构回筑后,去除所述临时构造梁的混凝土部分,露出所述防水卷材覆盖所述临时构造梁下半部分的上端,用于与后续建造过程中与其它防水结构搭接。
优选的,所述基坑围护结构对应所述临时构造梁的位置设有若干道呈“L”形钢筋,所述“L”形钢筋弯折的一端埋筑在所述基坑围护结构内,另一端向所述临时构造梁方向横向伸出所述基坑围护结构;所述“L”形钢筋伸出所述基坑围护结构的一端与所述临时构造梁内的钢筋结构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内的钢筋与所述临时构造梁内的钢筋结构相连呈一整体是建筑物外墙的竖向钢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95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防火救生墙
- 下一篇:一种垂直布置的地下综合管廊及施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