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激光器种子源系统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9205.4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2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闫培光;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浩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3/10 | 分类号: | H01S3/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申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312 | 代理人: | 王利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器 种子 系统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激光器种子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高分子柔性外壳和激光器种子源,所述高分子柔性外壳包裹所述激光器种子源,并保留所述激光器种子源的输入光纤和输出光纤在所述高分子柔性外壳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种在于,所述激光器种子源包括:光学波分复用器、增益光纤、光隔离器、光学耦合器和可饱和吸收体;
所述光学波分复用器与所述输入光纤连接,用于对输入的泵浦激光进行耦合;
所述增益光纤与所述光学波分复用器连接,用于对耦合后的激光进行增益;
所述光隔离器与所述增益光纤连接,用于限制激光的输出方向,以使激光单向输出;
所述可饱和吸收体与所述光学波分复用器连接,用于将所述光学波分复用器输出的增益后的激光由连续型激光转换为脉冲型激光;
所述光学耦合器分别与所述可饱和吸收体和所述光隔离器连接,用于将所述脉冲型激光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通过输出光纤输出,另一部分输入到所述光隔离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饱和吸收体包括:第一光纤、第二光纤和低维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光纤的纤芯端面和所述第二光纤的光纤端面中间夹有所述低维材料;
所述高分子柔性外壳包裹并固定所述可饱和吸收体,并保留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光纤的一端在所述高分子柔性外壳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饱和吸收体还包括:插芯,所述插芯为管状;
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插入到所述插芯两端的管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饱和吸收体还包括:V型槽;
所述第一光纤和所述第二光纤置于所述V型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维材料为碳纳米管、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和黑磷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柔性外壳的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8.一种激光器种子源系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高分子柔性材料制备为流体状,并固化为预置形状的高分子柔性块体;
将激光器种子源置于所述高分子柔性块体表面进行固定;
在所述激光器种子源表面覆盖流体状高分子柔性材料,并进行固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种子源包括:可饱和吸收体,所述可饱和吸收体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第一光纤插入插芯的一端的管腔内;
利用低维材料覆盖所述第一光纤的纤芯的端面;
将第二光纤的纤芯的端面贴紧所述低维材料,并插入到所述插芯的另一端的管腔内,形成所述可饱和吸收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饱和吸收体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第一光纤放置在V型槽内;
利用所述低维材料覆盖所述第一光纤的纤芯的端面;
将所述第二光纤放置在所述V型槽内,并使所述第二光纤的纤芯的端面贴紧所述低维材料,形成所述可饱和吸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浩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深圳市浩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920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