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8822.2 | 申请日: | 2017-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0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真真;黄活阳;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549 | 分类号: | D04H1/549;D04H1/559;D04H1/728;D01F1/1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郭立中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酰亚胺 纳米 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类聚酰亚胺和第二类聚酰亚胺,第二类聚酰亚胺位于第一类聚酰亚胺表层,第二类聚酰亚胺之间相互粘接;第一类聚酰亚胺外表面被第二类聚酰亚胺完全包覆或部分包覆;第二类聚酰亚胺与第一类聚酰亚胺不同;所述第一类聚酰亚胺的熔融温度比第二类聚酰亚胺的熔融温度高10℃以上,所述第二类聚酰亚胺包括热塑性聚酰亚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聚酰亚胺包括聚酰亚胺、改性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聚酰亚胺包括热塑性聚酰亚胺、热塑性改性聚酰亚胺、热塑性聚酰亚胺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聚酰亚胺比第二类聚酰亚胺的熔融温度高10℃;或者,所述第一类聚酰亚胺具有比第二类聚酰亚胺更高的拉伸强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聚酰亚胺比第二类聚酰亚胺的熔融温度高2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聚酰亚胺比第二类聚酰亚胺的熔融温度高5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类聚酰亚胺具有比第一类聚酰亚胺更低的熔融粘度。
8.一种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选取第一聚酰亚胺和第二聚酰亚胺,其中,第二聚酰亚胺为热塑性聚酰亚胺;
(2)进行静电纺丝,在接收装置上获得聚酰亚胺纳米纺丝膜,使得第二聚酰亚胺位于第一聚酰亚胺表层;其中,所述第一聚酰亚胺的熔融温度比第二聚酰亚胺的熔融温度高10℃以上;
(3)对步骤(2)所得的聚酰亚胺纳米纺丝膜进行热压处理,获得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进一步地,热压处理时,第二聚酰亚胺之间相互粘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酰亚胺包括聚酰亚胺、改性聚酰亚胺、聚酰亚胺前驱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二聚酰亚胺包括热塑性聚酰亚胺、热塑性改性聚酰亚胺、热塑性聚酰亚胺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10.一种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获得。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10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或如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聚酰亚胺纳米纤维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长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882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视化构建用户行为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终端云上城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