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式电渗透螺旋挤压脱水一体化设备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8388.8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09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丁军武;于杰;于圣涛;韩磊;王性勇;徐鹏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0B9/12 | 分类号: | B30B9/12;B30B15/30;B30B15/32;B01D61/4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1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渗透 螺旋 挤压 脱水 一体化 设备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垂直式电渗透螺旋挤压脱水一体化设备及其方法,其中,该设备用于处理抗生素菌渣,包括依次垂直安装且安装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的缓冲打散装置、电渗透装置和螺旋挤压装置;所述缓冲打散装置用于对均质连续进入其内的物料进行打散处理形成物料膜;所述电渗透装置包括电渗腔,电渗腔与缓冲打散装置相连通,电渗腔内设置电渗透主轴,电渗透主轴上设置有若干电渗透螺旋叶片,随着渗透螺旋叶片的转动,进入电渗腔内的物料膜各个位置都处于电渗透作用下,这样物料内部结合水被破坏,均形成包含自由水状态的物料;所述螺旋挤压装置用于对进入其内的包含自由水状态的物料进行最终脱水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抗生素菌渣类物料的电渗透脱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式电渗透螺旋挤压脱水一体化设备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抗生素菌渣是抗生素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三废之一。目前对抗生素菌渣的处置主要有填埋、焚烧、用作动物饲料或用作肥等。这些不合理的处理方式在实际操作上将更加严重地污染环境,威胁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对抗生素菌渣类采用的生物质能源处置技术,极大的降低了此类菌渣的环境危害,并实现了绿色能源的循环利用。抗生素菌渣类物料的脱水是抗生素菌渣类物料处置以及能源化利用的关键工艺。
由于抗生素菌渣的含水特点是以结合水的形态居多,所以现有的板框式压滤机,带式压滤机,普通的螺旋压榨机等设备,无法将结合水进行脱水处理,导致含水率停滞在60%以上,几乎到了这些设备的处理瓶颈,对后续的处理造成了很多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垂直式电渗透螺旋挤压脱水一体化设备,其利用电渗透原理快速对菌渣结合水分解为自由水状态,进而利用下一级的螺旋挤压段进行脱水处理,使菌渣的含水率降至50%以下,而且设备体积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一种垂直式电渗透螺旋挤压脱水一体化设备,该设备用于处理抗生素菌渣,包括依次垂直安装且安装中心线为同一条直线的缓冲打散装置、电渗透装置和螺旋挤压装置;所述缓冲打散装置用于对均质连续进入其内的物料进行打散处理形成物料膜;所述电渗透装置包括电渗腔,电渗腔与缓冲打散装置相连通,电渗腔内设置电渗透主轴,电渗透主轴上设置有若干电渗透螺旋叶片,随着渗透螺旋叶片的转动,进入电渗腔内的物料膜各个位置都处于电渗透作用下,这样物料内部结合水被破坏,均形成包含自由水状态的物料;所述螺旋挤压装置用于对进入其内的包含自由水状态的物料进行最终脱水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打散装置包括缓冲仓,缓冲仓内安装有螺旋主轴,螺旋主轴的圆周等距均布有若干个打散轴。
本发明的缓冲打散装置为螺旋轴附有等距圆周均布的打散轴,起到对物料扰动打散的目的,防止物料结成团。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挤压装置还与可调式挤压脱水阻力装置相连,所述可调式挤压脱水阻力装置用来控制螺旋挤压装置的脱水挤压力大小。
其中,可调式挤压脱水阻力装置来施加可控的脱水挤压力,来实现对物料自由水的脱水,以最终输出预设含水率的物料。
进一步的,螺旋挤压装置的出口端还连通有强制出料装置,所述强制出料装置包括出料轴,所述出料轴上安装有圆周均布的拨料片,实现将物料拨出的目的。
进一步的,缓冲仓还与水平进料装置相连,所述水平进料装置为等螺距螺旋输送机结构,且变频控制进料量。
进一步的,所述电渗透装置和螺旋挤压装置之间设置有绝缘装置,用来保证电渗透电源的输入以及操作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挤压装置还与集成于一体的出水及清洗装置相连通,出水及清洗装置设置于密封腔内。
其中,出水及清洗装置的核心部件采用螺旋喷头,圆周布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垂直式电渗透螺旋挤压脱水一体化设备的物料处理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83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装置、充电系统和信息传输方法
- 下一篇:电子式制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