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凤丹油用牡丹的高产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6310.2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6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舒称鹄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施硒都博农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5000 湖北省恩施***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凤丹油用 牡丹 高产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凤丹油用牡丹的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凤丹油用,专属名词,为“安徽省铜陵县凤凰山所产牡丹”之简称。又名铜陵牡丹、铜陵凤丹油用,属江南品种群,其根皮(俗称丹皮或凤丹油用皮)有清热化瘀、和血、镇痛、解热、抗过敏、消炎、杀菌、免疫等药用,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细、亮星多、久贮不变质等特色,属妇科常用药材,为药材界闻名遐迩的药用牡丹,素与白芍、菊花、茯苓并称为安徽四大名药,亦是中国34种名贵药材之一。《中药大辞典》明文记载:"安徽省铜陵凤凰山所产丹皮质量最佳",故称凤丹油用。凤丹油用牡丹适宜于我国南方气候种植。
油用牡丹是一种多年生小灌木,一次性栽树,连续产籽收益可达40年以上,堪称为铁杆庄稼。自2011年牡丹籽油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进入食用油行列,将油用牡丹列为重点发展树种之一。全国多省、市相继制定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不同层级的油用牡丹科研机构随之兴起,油用牡丹栽培管理技术在不同区域没有规范化标准。其油用牡丹籽单位面积产量,主要决定于油用牡丹栽植(定植)密度与单株产籽量的因素。目前,已推广的栽植技术,以每亩栽植(定植)2500—3000株不等,一般亩产籽量400—600斤左右。目前,油用牡丹高产的因素,相对取决于增加单位面积植苗的密度。从而,出现两大现实问题:一是单位面积购苗成本不合理,每亩购苗现金投资高达2000元以上,投资负担的加重导致油用牡丹发展滞后。二是栽植密度的过大,将制约丰产期以后分蘖枝株的生长,导致可持续产量的低下及收入的减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弥补现有的木本油料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具有生态环保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凤丹油用牡丹的高产栽培方法。
本发明一种凤丹油用牡丹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a、整平土地:选择地势高敞,沙性土壤透气性好,PH值在6.5-7.8,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坡度为10-35度;除去杂草,在地面撒施土杂肥农家肥,然后深耕、打细、整平;栽植时间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
b、种苗消毒:选择2-3年生优质实生苗,栽植前剪去病残根、20cm以上过长根,然后捆把,用50%福美双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全株浸泡10-15分钟消毒,捞出沥干后栽植;
c、栽植方法:按100cm+80cm宽窄行开厢起垅,株距50—60cm规格栽植,每亩用苗1230—1390株,宽窄行规格有利于前1-3年幼苗期行间套种和后期锄草、施肥、培土、采收过程人工及机械化操作;依100cm+80cm宽窄行规格,平地南北向及坡地顺坡向开沟,深度20cm,依株距50cm或60cm株距顺沟布苗,根须顺沟舒展,重施基肥,基肥以土杂肥及腐熟农家肥,每株1-2斤,或施生物有机肥每株0.2-0.3斤;加磷肥每亩50-80斤,混合撒施于沟内株距之间,切忌直接撒施于根部,复土起垅,复土时必须将苗扶正根部复土压实,复土起垅的高度以栽苗根颈部位以上3cm为宜;覆盖地膜,用100cm宽度黑色地膜覆盖垅面,植苗直接穿膜而出,地膜两边封严压紧;缓苗期管理,栽植后的第一个生长年为缓苗期,缓苗期不得让其开花结荚,出现花蕾随即掐掉,春、夏季施肥以叶面肥,秋季进入根茎盛长期,可进行根部施肥,以土杂肥、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200斤+磷肥50斤+复合肥50斤混合,顺行开沟撒施沟内,结合锄草复土起垅;行间套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施硒都博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恩施硒都博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63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广西野生石崖茶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银杉的育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