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制人SRSF3基因表达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4985.3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8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郭继华;贾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A61K48/00;A61K31/7088;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劲松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抑制 srsf3 基因 表达 反义 寡核苷酸 序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制人SRSF3基因表达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该反义寡核苷酸序列的分子式为:5’‑GTTTCAACAAGCTAGAAATG‑3’,每个反义寡核苷酸的碱基都做了2'‑O‑Methyl和硫代修饰。本发明的反义寡核苷酸抑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具体涉及针对癌基因SRSF3的反义寡核苷酸序列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人的基因序列包括外显子(exon)和内含子(intron)。由RNA聚合酶根据基因模板合成前体信使RNA(mRNA)包括外显子和内含子。内含子必须由剪切复合体(spliceosome)去除并将外显子连接,才能形成成熟的mRNA,并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前体mRNA中内含子和外显子的剪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有多种剪切方式被称为可变剪切(alternativesplicing)。比如:有些外显子可能在剪切时被排除在成熟的mRNA中,称为外显子跳跃(exonskipping),有些内含子被保留在成熟的mRNA中,称为内含子保留(intron retention)。因此,通过可变剪切的方式,一个基因往往可以产生多种mRNA,并编码多种蛋白质。目前发现超过90%的人类基因的前体mRNA都会发生可变剪切,产生多种mRNA,极大地丰富了基因组的编码能力。
很多研究都发现可变剪切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癌细胞的前体mRNA的可变剪切方式与正常细胞有显著区别1。细胞中前体mRNA可变剪切的调节主要是可变剪切因子(splicing factor)。SRSF3(又称为SRp20)是一个重要的可变剪切调节因子。我们在2010年发现SRSF3是一个原癌基因2。很多癌组织中都高表达SRSF3;抑制SRSF3的表达导致癌细胞生长受到明显影响,在裸鼠体内成瘤能力也明显下降;在非癌细胞中提高SRSF3的表达水平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和在裸鼠体内成瘤。抑制SRSF3的表达可以作为治疗癌症的一种方法。我们在2015年发现人的SRSF3基因有一个可变外显子4。不包含该外显子的mRNA可以编码全长的有功能的SRSF3蛋白。而包含该外显子的mRNA,由于出现了终止密码子,只能编码截短的SRSF3蛋白或经NMD(nonsense-mediated decay)途径降低。因此在癌细胞中包含外显子4的mRNA很少,主要是不包括外显子4的mRNA,有利于全长有功能的SRSF3蛋白的表达。在外显子4的3’端有一个外显子剪切抑制子,能与PTPB1和PTBP2蛋白相互作用,促进了可变外显子4的跳过丢失,进而增加了全长有功能的SRSF3蛋白的表达,有利于癌症的发生和发展3。因此,建立抑制细胞中前体mRNA的SRSF3基因中外显子4在剪切中的跳跃丢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反义药物又称反义寡核苷酸药物,是指作为药物使用的,长度为10-30个碱基的人工合成DNA分子及其类似物。根据核苷酸杂交原理,反义药物能与特定基因的mRNA杂交,在转录水平上干扰致病蛋白质的产生过程。蛋白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多数疾病都是由于蛋白质异常引起的,无论肿瘤、心血管疾病或传染性疾病,传统药物主要直接作用于致病蛋白质本身,而反义药物则作用于产生蛋白质的mRNA,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比传统药物更具选择性,而且具有高效低毒、用量少等特点。数年前,由于反义药物合成价格昂贵,使该类药物难以进行广泛的临床试验。近年来,由于合成技术的改进和合成仪器的研制成功,反义药物的成本已大为降低,从而加速了反义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从药动学角度而言,由于体内各器官组织存在核酸酶,因此天然的寡核苷酸进入体内极易被分解失活,故反义药物多以修饰寡核苷酸为主,以增强其抗核酸酶降解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4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堤坡牛粪拾取收集装置
- 下一篇:陈皮壳加工机器人的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