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池底吸污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4971.1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8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谢萍萍;郭淑贞;苏育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萍萍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1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产 养殖 池底吸污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水产养殖池底吸污器,属于水产养殖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氧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等。而我国在其中的鱼类增养殖发展相对比较快速,在水产养殖池中随着养殖时间逐渐增长,水产的排泄物会堆积成淤泥,里面所含有的物质对水产养殖造成影响,需要进行抽吸。
现有技术虽然能大面积吸取养殖池池底的淤泥,但是产生的水流也过大,甚至会有的水产如鱼类会被吸污器吸到污水桶内,有的水产会因为水流波动过大,持续时间长而死亡。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底吸污器,以解决现有技术虽然能大面积吸取养殖池池底的淤泥,但是产生的水流也过大,甚至会有的水产如鱼类会被吸污器吸到污水桶内,有的水产会因为水流波动过大,持续时间长而死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产养殖池底吸污器,其结构包括拉伸杆、接触板、方形固定块、旋转杆、连接壳、连接柱、拉阀、固定杆、伸缩杆、拦截块、抽吸机构、顶杆、气囊、固定块、固定筒,所述的接触板一端面设有不规则卡齿和细孔,所述的不规则卡齿和细孔穿插设置,所述的接触板另一端面上则垂直焊接有两根方形固定块,所述的连接壳为牛角形状并且两个牛角和接触板之间通过旋转杆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的连接壳的牛角根部则固定安装有连接柱,所述的和伸缩杆一端螺纹连接,所述的伸缩杆另一端和顶杆螺纹连接,所述的伸缩杆靠近顶杆那端则焊接有一个拦截块,在所述的伸缩杆靠近连接柱那端则安装有拉阀,所述的拉阀为弧形的方形结构,所述的拉阀的正中间设有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两端与拉阀内壁焊接,所述的拉伸杆设有两根并且二者皆为L型,所述的拉伸杆一端与固定筒上的凹口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的拉伸杆另一端则贯穿连接壳与固定杆两端焊接在一起,所述的拦截块和顶杆之间还垂直安装有抽吸机构,所述的抽吸机构和伸缩杆内部相通,所述的抽吸机构一侧还有安装有气囊,所述的气囊和抽吸机构相通。
所述的抽吸机构设有淤泥管、放置室、集合室、淤泥通道、固定板、淤泥进口、淤泥出口、壳体、淤泥室、偏心轮、轴、滑阀、滑阀导轨,所述的淤泥管设有两根,所述的淤泥管一端与放置室相通,所述的淤泥管另一端则贯穿连接壳和集合室连通,所述的放置室固定设于接触板内部,所述的集合室则安装在伸缩杆与连接壳机械连接的那端,所述的淤泥通道位于伸缩杆内部,所述的淤泥通道与伸缩杆用固定筒隔开,所述的固定筒为圆形,所述的固定筒紧贴着伸缩杆,所述的淤泥通道一端与集合室相通,所述的淤泥通道另一端则与淤泥进口机械连接,所述的壳体为球体结构,所述的淤泥进口安装在壳体一端,所述的淤泥进口与滑阀导轨相接触,所述的滑阀和滑阀导轨滑动配合,所述的偏心轮在偏离圆心的位置用轴贯穿后固定在滑阀导轨上,所述的偏心轮上还有设有两个叶型穿孔,所述的偏心轮位于淤泥室内,所述的壳体内部的空间即为淤泥室,在淤泥进口旁边的壳体上开有淤泥出口,所述的淤泥出口和气囊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伸缩杆设有内杆、外杆、方形凸起、弹簧顶板、弹簧、底板;所述的内杆位于外杆内,所述的内杆外壁上垂直焊接有两个以上的方形凸起,所述的内杆一端垂直焊接有环形底板,所述的底板面向方形凸起那端面上固定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另一端和弹簧顶板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弹簧顶板一端与外杆内壁固定在一起,所述的弹簧顶板另一端则与内杆外壁采用螺纹连接。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萍萍,未经谢萍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49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