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力发电机外罩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4607.5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753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沈坤;杨潺;王洪斌;陈亚宁;郭炜;姜宏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80/00 | 分类号: | F03D80/00;F03D80/6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郑娟娟 |
地址: | 071051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力发电机 外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外罩,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行业技术的进步,功率的提升成为风机市场主要的发展方向。但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问题的产生。
大功率风机的问题之一就是散热问题。现有风机无论是内部的齿轮箱还是内置发电机都需要配备相应的散热器。散热器又分风冷和水冷。但无论是风冷还是水冷,都需要安装对外的风扇系统,通过增加空气的流通速度实现冷热交换。现有的机舱罩的主要是密封整个机舱部件,使舱内外环境隔绝的作用。于此同时,使得内部散热环境不佳。因此,需适当修改机舱罩外型,增加其他使用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改进方案,通过对现有机舱罩外型特殊设计,使其具备对内部零部件自动散热冷却的功能。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时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风力发电机外罩,其包括:主体(1)、中部进风口(2)、尾翼(3)、尾部出风口(4、5)、底部进风口(6)、扇板(7)和通风管道(8),其中,
所述主体(1)由左右两侧拼接方式组装而成,连接部位可以通过螺栓紧固;
所述中部进风口(2)凸出于主体(1),形成进风空间,空间内部设有开合扇板(7),所述尾翼(3)与主体(1)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的尾部出风口(4、5)直接开口在主体(1)的尾部,并安装开合扇板(7);
所述底部进风口(6)内嵌于主体(1)偏下部位,其内部安装开合扇板(7);
所述扇板(7)由不锈钢横条薄板组装而成,扇板(7)中各扇板间隔距离匀称,通过调节装置,各扇板可打开保持平直,当扇板(7)闭合时,各扇板闭合,彼此之间相互搭接吻合,无漏光空隙;
所述通风管道(8)由不锈钢薄板制成,连接中部进风口(2)和尾部出风口(4、5)以及底部进风口(6)。
其中,所述主体(1)是由玻璃钢加热固化而成。
其中,所述主体(1)的内部预埋钢架结构,所述主体(1)具有流线型。
其中,所述中部进风口(2)是由玻璃钢铺设而成。
其中,所述尾翼(3)由玻璃钢制作。
其中,所述尾翼(3)为钢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风力发电机外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风力发电机外罩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风力发电机外罩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参照附图1、2。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外罩,包括:1、主体;2、中部进风口;3、尾翼;4和5、尾部出风口;6、底部进风口;7、扇板;8通风管道。
附图1中,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外罩中,所述的主体1是由玻璃钢加热固化而成。可以由左右两侧拼接等方式组装而成。连接部位可以通过螺栓紧固。主体1的内部可预埋钢架结构,保证主体的刚性需求。主体1具有流线型,符合空气动力学要求,风阻小,表面光滑,用于保护风力发电机内部设备免受风沙、盐份侵袭。
附图1中,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外罩中,所述的中部进风口2是由玻璃钢铺设而成。凸出于部件1主体,形成进风空间。同时,空间内部设有开合扇板7。
附图1中,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外罩中,所述尾翼3与主体1螺栓连接,尾翼3由玻璃钢制作,可自由拆卸,便于运输。
附图1中,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外罩中,所述的尾部出风口4和5直接开口在主体1的尾部,并安装开合扇板7。
附图1中,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外罩中,所述的底部进风口6内嵌与主体1偏下部位。可以是安装,也可直接由主体1铺设成型。内部安装开合扇板7。
附图1中,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外罩中,所述的扇板7,是由不锈钢横条薄板组装而成。扇板7中各扇板间隔距离匀称,通过调节装置,各扇板可打开保持平直。当扇板闭合时,各扇板闭合,彼此之间相互搭接吻合,无漏光空隙。
附图2中,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风力发电机外罩中,所述的通风管道8是由不锈钢薄板制成,目的是用于连接中部进风口2和尾部出风口4,以及底部进风口6和尾部出风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未经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46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