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碎渣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4292.4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6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朗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9/00 | 分类号: | B07B9/00;B07B1/04;B07B1/28;B07B1/42;B07B1/46;F26B2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30 四川省成都市郫***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垃圾碎渣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每年所产生的建筑垃圾碎渣高达数千亿吨,如果将这些垃圾碎渣直接丢弃,不仅对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于资源上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现在建筑垃圾碎渣一般都会被收集并被分类,然后经过筛选后用于不同的方向,有的用作填埋,有经过活化后成为再生混凝土,等等。而这一程序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收集和分类,现有建筑垃圾碎渣收集装置存在结构过于简单、功能过于简单、分类功能作用基本为零等等问题。因此,我提供一种建筑垃圾碎渣收集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碎渣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垃圾碎渣收集装置,包括机箱、电机、过滤盒和进料斗,所述电机设置在机箱的外表面上端右侧,所述进料斗与机箱的顶端固定连接,且进料斗的底端位于机箱的内腔,所述过滤盒通过转轴与机箱的内腔左侧上端转动连接,所述机箱的外侧壁一端上侧设置有注水口,所述注水口与过滤盒连接,所述机箱的内腔左侧下端横向安装有第一收集盒,所述第一收集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第一收集盒的底端设置有加热腔,所述加热腔的内部安装有发热电阻丝,所述机箱的内腔右侧中部位置横向安装有第二收集盒,所述机箱的内腔右侧底端横向安装有第三收集盒,所述第二收集盒与第三收集盒之间隔有隔板,所述第三收集盒的上端设置有顶盖,且顶盖中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三收集盒上端的顶盖左侧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第二收集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斜板,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有内杆和外杆,所述外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固定连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通过固定杆与内杆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振动筛。优选的,所述机箱顶端均匀设置有蒸汽排口。
优选的,所述过滤盒的右侧设置有可转动的侧板,且侧板通过转杆与过滤盒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
优选的,所述第二收集盒的一端和第三收集盒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拉手,所述第一收集盒、第二收集盒和第三收集盒均为可拆卸收集盒。
优选的,所述斜板的倾斜角度为30度至35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添加过滤盒、注水口和振动筛,提高对建筑垃圾碎渣分类的效率,提高建筑垃圾碎渣的回收利用效率,通过添加多个垃圾碎渣收集盒,使得建筑垃圾碎渣的分类更加有序,通过限定斜板的倾斜角度,使得斜板在节省空间的情况下最大程度的利于碎渣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过滤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伸缩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箱、2电机、3进料斗、4注水口、5拉手、6过滤盒、7第一收集盒、8加热腔、9发热电阻丝、10第二收集盒、11第三收集盒、12进料口、13振动筛、14支撑杆、15固定杆、16第一伸缩杆、17第二伸缩杆、18斜板、19内杆、20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朗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朗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42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