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IPv6的健康监护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3703.8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36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强;陈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G16H40/67 | 分类号: | G16H40/67;G16H50/30;A61B5/0205;H04L29/08;H04L29/12;H04W84/1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21 | 代理人: | 麻艳 |
地址: | 36102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pv6 健康 监护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信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IPv6的健康监护系统健康监护方法。
背景技术
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5年,六十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中国将成为超老年型国家,对老人的健康照护需求非常巨大。
据《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14年脑卒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AMI)中国城市居民中国城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25.78/10万,107.5/10万,55.32/10万。大量医学实践表明,心脑血管哪怕是猝发性心脏疾病,如果事先能监测到细微征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其中70%-80%的患者可以避免死亡。
综上所述,为适应中国老龄化社会发展方向,心脑血管患者(如脑卒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AMI)等)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长期监护,特别是家中或其所熟悉的社区生活中面临健康风险时能即时报警,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予救护。健康监护对帮助老人日常掌控和预防心血管病变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为高质量老年生活提供重要健康、安全保障。
中国公开号204698548U,公开日为2015-10-14,名称为《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包括采集人体体表心电信号的采集单元、加速度传感器单元、对数据处理的信号处理单元、内部Flash存储单元、传送数据信息的蓝牙无线射频单元和手机,所述采集单元通过导联电极及心电导联接口与信号处理单元连接,通过蓝牙无线射频发射单元与手机通讯联络。该实用新型解决采用智能手机作为心电图的显示媒介,但数据隐私、移动距离有很大的局限性。
中国公开号102551689 A,公开日为2012-07-11,名称为《基于无线移动端终的人体生命指征监测系统》,设计了生理参数监护仪,24小时不间断测量病人各个参数的变化,同时将这些参数通过蓝牙技术传递到手机,再由手机无线网络与社区服务器通讯,最后将病人参数反映到医生专用的PC客户端系统界面,实现远程医疗。该发明专利未能有效解决数据传递的安全和隐私问题,生理参数监护仪只显示实时监测信息,智能手机只是数据转发到社区服务器的网关。
基于以上描述,健康监护方法仍属较薄弱的领域,而且现有方法(IPv4,蓝牙)移动受限,不能保证保证安全性和监测数据隐私,有待改进。
新一代网络通讯协议IPv6可以为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的老人的健康监护提供了重要协议支撑。由于IPv6具有地址资源丰富、地址自动配置以及移动范围优势等优点,可以为各类生理传感器提供独立的IP地址,既改善(IPv4,蓝牙)移动受限的缺陷,又保证满足安全性以及身份认证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Pv6的健康监护系统及方法,其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IPv6等技术,发挥地址自动配置,高移动性、高安全性等优势,扩大监护的自由度、便携性,方便心脑血管患者在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中得到有效监护,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威胁。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基于IPv6的健康监护系统,包括若干人体生理参数采集单元、传感云平台及若干移动智能终端,其中,人体生理参数采集单元与移动智能终端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各人体生理参数采集单元包含若干附着体表的传感器节点和一个边界节点,所有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生理数据,该生理数据由相对应的边界节点基于IPv6协议传输至传感云平台,传感云平台对接收的生理数据进行处理和健康风险评估;相对应的移动智能终端以WIFI或GPRS接入方式由传感云平台获取处理结果。
上述人体生理参数采集单元中若干附着体表的传感器节点和一个边界节点基于支持μIPv6的蓝牙协议构成无线传感网络。
上述各传感器节点包含生理传感器、数据转换模块、电源模块、存储单元和无线收发器,其中,生理传感器用于采集生理数据,数据转换模块用于将生理传感器采集的生理数据进行转换;无线收发器用于实现传感器节点与边界节点之间基于支持μIPv6的蓝牙协议通信;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数据转换模块转换后的数据;电源模块用于对传感器节点中的各模块提供电源。
上述相对应的边界节点和移动智能终端分开设置或集成于一体。
一种基于IPv6的健康监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利用附着体表的若干传感器节点采集生理数据;
步骤2,基于IPv6协议,将步骤1采集的生理数据通过边界节点传感至传感云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37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