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化膜结构防酸透湿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3609.2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83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夏鑫;李智勇;赵杰文;邵一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N7/00 | 分类号: | D06N7/00;D06N3/00;D01D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统摄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03 | 代理人: | 金利琴 |
地址: | 830046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膜结构 防酸透湿 织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杂化膜结构防酸透湿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在基布表面喷粘合剂后以同一基布为接收基材同时静电纺沥青纤维和含氟聚氨酯/聚氨酯复合纤维,最终制得的织物主要由基布和沉积在基布表面的杂化纤维膜组成,杂化纤维膜主要由沥青纤维和含氟聚氨酯/聚氨酯复合纤维相互穿插交错形成,防酸透湿织物的拒液指数大于90%,耐酸压达到二级,防酸渗透时间达到二级。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提高了织物对于酸液的阻隔性能,改善了织物对液滴的抗沾附和抗浸润性能,兼顾了防酸织物防护性能和舒适性能,制得的织物具有良好的防酸防护性能和舒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酸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杂化膜结构防酸透湿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三酸的使用量已超过30万吨,相关从业人员必须穿着防护服以保证生产安全有序的进行。市面上的防护服一般是经过织物防酸整理后制得,织物的防酸整理发生在纺织品后整理阶段,通过织物整理使防酸整理剂接枝、附着或沉积于织物表面,在织物表面形成具有一定牢度的耐酸防酸保护层,从而使得织物获得足够的耐酸和防酸性能。
常见的织物的防酸整理方法包括:(1)改性整理:为防止酸对纤维大分子的腐蚀,通过改性整理可以阻止酸对纤维大分子的破坏,从而提高织物的防酸性能。例如纤维素纤维具有较差的耐酸性,可通过改性整理将-NH2基团接枝到纤维素纤维上,使得整理后的织物能获得良好的防酸和耐酸腐蚀性能;(2)表面整理:使用有机氟整理剂对纺织品进行表面整理,是目前应用广泛的方式,整理剂可以在基体织物表面铺展成膜,良好的包覆在纤维表面,又因为氟元素具有极低的表面能,更容易在纤维表面聚集,从而使得有机氟整理剂可以在织物表面形成牢固的保护膜,赋予织物优异的拒酸性能;(3)层压及涂层整理:一般防酸面料涂层整理技术会结合表面整理方法使用,形成双层防护,含氟整理剂可有效降低面料的表面能,使得酸液不能在织物表面沾附和浸润,耐酸性涂层可在织物表面形成连续的保护层,极大改善织物的耐酸渗透性能。但经涂层整理后的织物,气孔完全被封闭,导致汗蒸气不能顺利排出体外,舒适性受到严重影响,此外织物还会变得厚重和坚硬,服用性能和可加工性能受到极大影响。
传统的防酸防护服可分为适合轻微酸污染环境穿着的透气型防酸防护服和适合严重酸污染环境穿着的不透气型防酸防护服,透气型防酸防护服主要通过改性整理和表面整理加工制得,其穿着舒适,但耐酸压和防酸浸润渗透性能较差;不透气型防酸防护服主要通过涂层膜和层压复合织物获得,由于在织物表面形成了一层连续的保护层,其防酸织物具备优异的防酸性能,但其织物孔隙被完全封闭,织物的透气透湿性受到极大影响,穿着舒适性较差。因此,市面上防护服的防酸防护性能和舒适性能往往不能兼顾,导致防护性能越好的面料,其舒适性能往往越差。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生产活动时多进行大量体力劳动,如果不能及时排出汗蒸气和代谢热量,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良好的防酸防护性能和舒适性能的防酸透湿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防护面料的防酸防护性能和透气透湿性能不能同时具有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防酸防护性能和舒适性能的层级膜结构防酸透湿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在织物表面引入沥青纤维和含氟聚氨酯/聚氨酯复合纤维的杂化膜,两种纤维相互穿插交错以获得优异的防酸性能,同时由于织物表面膜具有特殊的孔隙结构,能够有效阻止酸液渗透同时保证气态水分子能够透过,因而织物在具有优良的防酸性能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透湿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杂化膜结构防酸透湿织物,主要由基布和沉积在基布表面的杂化纤维膜组成,所述杂化纤维膜主要由沥青纤维和含氟聚氨酯/聚氨酯复合纤维相互穿插交错形成;
依照GB 24540-2009《防护服装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进行测试,防酸透湿织物的拒液指数大于90%,一般为90~93%,耐酸压达到二级,防酸渗透时间达到二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大学,未经新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36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