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率大米沥水烘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2747.9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37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许志颍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志颍 |
主分类号: | F26B17/00 | 分类号: | F26B17/00;F26B25/04;F26B25/08;F26B25/00;A23B9/08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9 | 代理人: | 罗沪光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率 大米 沥水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洗后的大米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率大米沥水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食物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稻米,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农作物,生产量也随即增加,稻谷在加工成精米的过程中要去掉外壳和占总重10%左右的果皮、种皮、外胚乳、糊糊层和胚,稻米经过去湿、除杂、谷壳分离、谷糟分离、碾米、抛光才成为可食用大米,大米在经过一系列加工后,便进行包装,大米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沾有有很多的灰尘,在大米进行深加工之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洗。且在清洗后必须进行烘干才可进行下一步加工,对于大米的烘干,很多是传送带或者在筒里,这些都容易造成大米堆叠,烘干不透,影响烘干效率,现有清洗后大米直接进行烘干,由于清洗后的大米含水量较多,直接烘干使烘干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问题,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大米沥水烘干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高效率大米沥水烘干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沥水腔,沥水腔底端的上方设有进料口,沥水腔内设有转轴,转轴由电机驱动,转轴上设有橡胶绞龙,沥水腔底部设有沥水层,沥水层外侧设有导流层,所述导流层底部设有接水槽;所述沥水腔顶端与倾斜设置的烘干腔连通,所述烘干腔底部设有倾斜设置的传送带,所述沥水腔的沥水层顶端设有挡板,挡板下端与传送带表面相抵,所述烘干腔上端固定设有多个与传送带表面垂直的隔板,隔板底部固定连接铺平毛刷,铺平毛刷距离由上到下依次减小,所述烘干腔侧壁上通过轴承连接转轮,转轮径向上均匀分布多个翻转毛刷,烘干腔顶部设有多个加热装置,烘干腔底端靠近传送带的位置设有出料口。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烘干腔内设有2-3个转轮,相邻转轮中点之间的距离为翻转毛刷转动外径的2.5-3倍,能够使烘干腔内的大米有效烘干。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沥水层上均匀分布沥水孔,沥水孔的孔径为1.4-1.8mm,能避免大米掉落,同时能有效沥去水分,提高烘干效率。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铺平毛刷的数量为3-4个,其中最上端的铺平毛刷与传送带的距离为10-12mm,所述最下端的铺平毛刷与传送带的距离为3-5mm。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转毛刷距离传送带最近时距离小于2mm,能够有效翻转相应位置的大米。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轮上均匀分布4-8个翻转毛刷。
本发明中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容易操作,能够节省人工劳力,使烘干效率大大提高。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装置为一体式结构,清洗后的大米从进料口送入沥水腔内,大米随着橡胶绞龙向上传导,在传导过程中,水分从沥水层沥出,沿导流层流入接水槽中;到达沥水腔顶部的大米掉入传送带上,传送带向下传输,掉落的大米依次经过多个铺平毛刷铺平,在烘干腔内由加热装置烘干,然后利用不停转动的转轮驱动翻转毛刷翻转铺平的大米,使大米烘干更加全面,烘干后的大米由出料口导出;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中大米经过沥水腔,不仅能进一步沥出清洗后大米中的水分,还能使大米均匀导入下一工序,然后在烘干腔内由多个铺平毛刷进行铺平,进行烘干后再由翻转毛刷翻转,能够使大米均匀受热,避免烘干不充分的现象出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中所示,一种高效率大米沥水烘干装置,包括倾斜设置的沥水腔2,沥水腔2底端的上方设有进料口1,沥水腔2内设有转轴21,转轴21由电机驱动,转轴21上设有橡胶绞龙22,沥水腔2底部设有沥水层23,沥水层23外侧设有导流层24,所述导流层24底部设有接水槽2;所述沥水腔2顶端与倾斜设置的烘干腔3连通,所述烘干腔3底部设有倾斜设置的传送带5,所述沥水腔2的沥水层24顶端设有挡板4,挡板4下端与传送带5表面相抵,能够避免大米掉出烘干腔3,所述烘干腔3上端固定设有多个与传送带5表面垂直的隔板31,隔板31底部固定连接铺平毛刷32,铺平毛刷32距离由上到下依次减小,本发明中铺平毛刷32的数量为3个,其中最上端的铺平毛刷32与传送带5的距离为10mm,所述最下端的铺平毛刷32与传送带5的距离为3mm,中间铺平毛刷32与传送带5之间的距离为6mm;所述烘干腔3侧壁上通过轴承34连接转轮33,转轮33径向上均匀分布2个翻转毛刷35,相邻转轮33中点之间的距离为翻转毛刷32转动外径的3倍,烘干腔3顶部设有多个加热装置36,烘干腔3底端靠近传送带5的位置设有出料口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志颍,未经许志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27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螺旋式中药烘干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秸秆颗粒的烘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