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潮汐水域污水的排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2505.X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晓艳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59 | 代理人: | 徐鹏飞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潮汐 水域 污水 排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排放技术领域,尤其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特别是一种潮汐水域污水的排放方法。
背景技术
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也有涨落一次的。
一般来讲,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径流。生活污水占绝大部分,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洗澡、洗衣服、厨房、部分雨水、商场、单位、洗车点等等都会产生污水),通过排水管网输送至集中地污水处理设施。工业废水来自产生集中的生产部门,比如工厂、实验室、工业园区等,一般是处理至合适水质后排至污水管网,与生活污水一起处理。
经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一般三个去向:(1)向地表水体排放,一般包括排放到海洋、湖泊、小河甚至沙漠等。由于在制定排放标准时,就已经考虑到受纳水体的环境承载容量,所以向地表水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污染。(2)工农业利用,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利用了,如绿地灌溉、冲洗厕所、洗车、工艺用水、冷却用水、锅炉补充水等。(3)地下水回灌。部分地区由于对水资源采用过度,会导致地下水枯竭,所以需要回灌,保持一定的水量。
部分沿海或者沿湖城市,在向湖泊、海洋和河流排放经处理的污水时,由于湖泊、海洋存在潮汐现象,导致水流回流,因此其排放存在困难。
污水排入大水体后,在排放口附近污水与河水或海水剧烈掺混,其流速、浓度、紊动特性变化都很大,并把这种区域称之为近区。这一区域流场结构很复杂,特别在潮汐流中,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在排放口附近形成一个回荡污染带,流场常出现多个回流区现象,导致排污后稀释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其克服潮汐的影响,对环境,特别是水体的污染最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特别是一种潮汐水域污水的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经净化的污水与潮汐水域流体连通,在潮汐涨憩后的退潮阶段,将经净化的污水排入潮汐水域,退潮结束时停止污水排放。
优选的,经净化的污水储存于池塘中,池塘中种植有水生植物。
优选的,潮汐水域污水出口之前设置有可开启/关闭的启停装置。
优选的,所述启停装置为截止阀。
本发明中,确定潮汐各阶段的手段,可以根据涨落潮时间表程控控制,也可以在潮汐水域污水出口设置流向传感器监测。该手段均属于本领域的已知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应用条件等自由选择。
在潮汐流中,污染物浓度随潮流的不同而不同。本发明发现,在涨憩后的退潮阶段,污染物在潮流的作用下,下移横向影响范围逐渐变小,此时是排放污水的最佳时刻,污水可以随退潮的潮流迅速扩散稀释,并返回大海/湖泊深处。在落潮之后的一段时间之内,下游相对稳定,出现稳定的水层,上游出现清水状态,此时尽管污染物随落潮进入大海/湖泊,但由于下游出现稳定的水层,污染物难以扩散稀释,导致污染物的横向范围又逐渐增大,几乎是横贯下游断面。在憩息流附近由于流场中次回流的出现,在横向、纵向的扩散都加大,且浓度值较大,此时是排放的不利阶段。在落憩后的涨潮阶段,流向反向,原下游的污染物回荡与新排放的污染物相叠加而使得污染物浓度加大,此时污染物浓度最大。
因此,本发明选择落憩后的退潮阶段排放污染物,特别是污水的尾水,会扩散快,环境的自净化能力最大,对环境的危害最小,实现了最优排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特别是一种潮汐水域污水的排放方法,其特征在于,经净化的污水与潮汐水域流体连通,在潮汐涨憩后的退潮阶段,将经净化的污水排入潮汐水域,退潮结束时停止污水排放。
排污口的COD浓度为0.270mg/L,芳烃浓度为0.00014mg/L。排放10分钟后,排污口上下游未检出芳烃。
对比例1
除排放时间为涨潮时,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经检测,排放10分钟后,其上游芳烃浓度为0.00002mg/L,下游未检出。
对比例2
除排放时间为落潮末期,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经检测,排放10分钟后,其上游未检出芳烃,下游入海口芳烃浓度为0.00001mg/L。
实施例1与对比例1和2的对比表明,本发明的排放方法,使得污染物能进入水体深处(纵深),污染物扩散领域最大,水体自净更容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晓艳,未经杨晓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25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调距小便斗
- 下一篇:一种用于道路两侧雨水生物过滤收集绿化带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