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字符特征的无载体文本隐写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11014.3 | 申请日: | 2017-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79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西;高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08 | 分类号: | H04L9/08;H04L9/06;H04N19/70;H04N19/96;H04N19/46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李魏英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字符 特征 载体 文本 方法 | ||
一种基于字符特征的无载体文本隐写方法,通过用字符特征表达二进制数字,在将秘密消息处理为二进制密文串后进行封装和分段处理,利用网络大数据环境下丰富的网页文本作为候选载体,建立文本和二进制密文串片段间的映射,进而将秘密消息通过映射关系找到对应的文本,最后发送文本或者其对应URLs,完成秘密信息交互。接收端收到文本后,分析第一个文本的字符特征,获得头部信息,确定二进制密文分段方式和长度,进而分析后续文本字符特征得到二进制密文片段,并将这些片段重组为完整的密文二进制串,然后再解码或解密获得秘密信息。该方法具有隐蔽性高、可扩展性强、嵌入容量高等优势,有利于促进隐写技术在各领域内应用与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隐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网络文本大数据的无载体文本隐写方法。
背景技术
信息隐藏旨在隐藏秘密信息的存在,可应用于隐蔽通信、数字水印等领域。目前已有文本隐写方法,如:基于格式变换的文本隐写方法、基于同义词替换的文本隐写方法、基于文本生成的文本隐写方法等。这些文本隐写方法在应用时各有优缺点,如:基于格式变换的文本隐写方法主要通过改变文本文件的行间距、字间距、颜色等格式属性达到表达秘密信息的目的,它的缺点在于格式变换会导致文本产生失真,因而无法抵抗重新输入和格式重排的攻击手段。基于同义词替换的文本隐写方法是通过替换同义词实现对秘密信息的表达,它的缺点是替换的同义词不一定符合语句的语义环境,造成文本语义层面的异常。基于文本生成的文本隐写方法受限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生成较长文本时容易出现可读性差、语义异常等问题。综上所述,目前的文本隐写技术存在易失真、抵抗攻击能力差等局限,使得它们在很多情况下无法保证隐写系统拥有较高的隐蔽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字符特征的新型文本隐写方法。该方法选取字符特征表示二进制数字,将秘密信息处理为二进制形式后,利用网络大数据环境下丰富的网页文本资源,寻找并选取一个或多个合适的网络文本作为载体,将二进制密文串嵌入到相应的文本中完成秘密信息的传递与交互。该方法不仅解决了现有文本隐写方法中载体被修改和语义异常等文本失真问题,还可有效地避免用于通信的载体不符合语境或者可读性差等问题,具有隐蔽性高、可扩展性强、嵌入率高等优势,有利于促进隐写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字符特征的无载体文本隐写方法,包括发送方的嵌入过程和接收方的提取过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嵌入过程:定义字符特征,建立文本语料库并根据所选取的字符特征建立其索引二叉树,对秘密消息预处理为二进制密文串,对该密文串进行封装、与二叉索引树进行匹配及分段后找到与接收方交互的URLs或文本;
所述的提取过程:接收方收到URLs或文本后检查有效性,分析和提取头部,依据发送方使用的分段方式处理后续文本内容得到原始二进制密文串,进而解码或解密获得原始秘密消息。
所述的嵌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字符特征,对字符特征进行编码,即确定用来表达二进制位“0”和“1”的字符特征;
2)获取大量文本创建文本大数据语料库,语料库中要包括网络文本及其URL元数据相关信息;
3)根据所选取的字符特征为所创建的文本语料库建立二叉索引树,并记以该索引二叉树根结点为根的最大完全二叉子树的深度为LCT;
4)预处理秘密信息,将秘密信息转换为二进制密文串形式,将秘密信息转换为二进制密文串形式的转换方式包括编码或加密方式;
5)在二进制密文串前增加头部,构建二进制密文包;头部要包含二进制密文串分段方式,可选项有二进制密文串长度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10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