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冲击钻钻头收尘杯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10277.2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2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银江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7000 四川省攀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口 钻头 杯体 投影夹角 冲击钻 固定板 十字形 收尘 竖直 封口 倒圆台结构 灰尘掉落 间隙错开 平行设置 开口处 中空的 内壁 下端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钻钻头收尘杯,包括中空的倒圆台结构的杯体(1),杯体(1)下端封口形成杯底(11),杯底(11)上设置有十字形的第一开口(111);杯体(1)内下部靠近杯底(11)内壁上设置有与杯底(11)平行设置的固定板(2),固定板(2)上设置有十字形的第二开口(21),且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夹角为30°-60°。本装置可直接将钻头先后穿过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由于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夹角为30°-60°,使得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开口处的间隙错开设置可有效避免灰尘掉落出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收尘杯,尤其涉及一种冲击钻钻头收尘杯。
背景技术
冲击钻依靠旋转和冲击来工作。单一的冲击是非常轻微的,但每分钟40,000多次的冲击频率可产生连续的力。可用于天然的石头或混凝土。冲击钻工作时在钻头夹头处有调节旋钮,可调普通手电钻和冲击钻两种方式。但是冲击钻是利用内轴上的齿轮相互跳动来实现冲击效果,冲击力远远不及电锤。它不适合钻钢筋混凝土。现有的冲击钻并未设置专门用于收集工作时产生的灰尘,使得在工作时会造成灰尘到处散落,造成污染。特别是人们在钻竖直向向的通孔时,钻孔时的灰尘会直接在重力作用下,散落一地不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收集钻头工作时产生的灰尘的冲击钻钻头收尘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冲击钻钻头收尘杯,包括中空的倒圆台结构的杯体,杯体下端封口形成杯底,杯底上设置有十字形的第一开口;杯体内下部靠近杯底内壁上设置有与杯底平行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十字形的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夹角为30°-60°。
其中,上述装置中固定板距杯底距离为整个杯体高度的0.1-0.3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实际使用方便。本装置可直接将钻头先后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使得整个装置可随钻头一同旋转。同时由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夹角为30°-60°,使得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开口处的间隙错开设置可有效避免灰尘掉落出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刷杯体1,杯底11,第一开口111,固定板2,第二开口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冲击钻钻头收尘杯,包括中空的倒圆台结构的杯体1,杯体1下端封口形成杯底11,杯底11上设置有十字形的第一开口111;杯体1内下部靠近杯底11内壁上设置有与杯底11平行设置的固定板2,固定板2上设置有十字形的第二开口21,且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夹角为30°-6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装置在杯底11和杯体1内下部的固定板2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且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夹角为30°-60°。实际使用时,可直接将钻头先后穿过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就可将整个装置固定于钻头上,使其跟钻头一同旋转,使得钻头打上方孔时,产生的灰尘可直接掉落至杯体1内,由于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在竖直方向的投影夹角为30°-60°,使得上述开口处的间隙错开,钻孔时的灰尘不会从开口处掉落,避免了污染下方空间。
优选的,上述装置中固定板2距杯底11距离为整个杯体高度的0.1-0.3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本装置只是进一步优选固定板2距杯底11距离为整个杯体高度的0.1-0.3倍。减小固定板2和杯体11的间距,使得灰尘更加不易从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21的开口处漏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银江,未经李银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102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往复送料机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数控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