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9927.1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587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华;李明;李岩;黄莹;饶宏;曹润彬;郭铸;黄伟煌;刘涛;陈怡静;李婧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6 | 分类号: | H02H7/26;H02J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线路 故障 启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方法,涉及输配电技术领域,用于减小直流输电系统因直流线路故障而导致其闭锁的概率。该控制方法包括:在直流输电系统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获取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模式;判断所述运行模式是联网运行模式,还是孤岛运行模式;如果所述运行模式是联网运行模式,则选择执行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联网控制策略;如果所述运行模式是孤岛运行模式,则选择执行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孤岛控制策略。本发明提供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方法用于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配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采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模式的直流输电系统中,由于直流输电线路的地域跨度较广,且直流输电线路所跨越地域的情况复杂多变,使得直流输电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直流线路故障,其中以直流输电线路的接地瞬时故障最为常见。
目前,当直流输电系统中出现直流线路故障时,直流输电系统通常需要进行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然而,由于现有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常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故障再启动次数、去游离时间以及与故障再启动次数相对应的启动电压执行,使得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执行逻辑较为固化,难以适应多种模式运行的直流输电系统,导致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存在失败的风险。一旦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失败,直流稳控装置切机的动作时间也会相应延长,从而容易增大直流输电系统闭锁的概率,增加直流输电系统所在电力系统运行失稳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方法,以减小直流输电系统因直流线路故障而导致其闭锁的概率,从而降低直流输电系统所在电力系统运行失稳的风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方法,包括:
在直流输电系统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获取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模式;
判断所述运行模式是联网运行模式,还是孤岛运行模式;
如果所述运行模式是联网运行模式,则选择执行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联网控制策略;
如果所述运行模式是孤岛运行模式,则选择执行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孤岛控制策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方法中,当直流输电系统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通过获取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模式,便可按照直流输电系统不同的运行模式,对应选取不同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策略。由于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模式通常包括联网运行模式和孤岛运行模式两种,因此,当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模式为联网运行模式时,选择执行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联网控制策略;当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模式为孤岛运行模式时,选择执行直流线路故障的孤岛控制策略。
由于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联网控制策略和孤岛控制策略,分别对应为直流输电系统在联网运行模式和孤岛运行模式下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的应对控制策略,因此,按照本发明提供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方法,在直流输电系统发生直流线路故障时,能够灵活执行适合所述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策略,从而避免直流输电系统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失败,提高了直流输电系统的利用率,减小了直流输电系统因直流线路故障导致其闭锁的概率,有利于降低直流输电系统所在电力系统运行失稳的风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直流线路故障再启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99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