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PIR矩阵的智能交通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9781.0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42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常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05 | 分类号: | G08G1/005;G08G1/07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pir 矩阵 智能 交通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IR矩阵的智能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城市交通控制与管理系统,在整体性能上比国外同类系统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我国交通流是混合交通流,和国外的交通流大不相同,国外的交通控制系统在国内的使用效果不尽人意。
(1)城市道路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城市道路空间结构属平面交通状态,形成“人车混行,快慢车混驶”的特点。
(2)交通出行结构失衡。国内的城市交通主要由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构成,形成特殊的三元混合交通结构,容易出现闯红灯的情形。
(3)交通管理技术水平低,交通事故频繁。目前中国城市交通的问题呈现两类典型现象:管理不力、秩序混乱;没有科学、合理、有效的城市交通监控系统。由此带来的后果日趋严重。表现为路网通行能力明显低于设计要求并且波动性大、出行时间难以预测、高发交通事故、交通环境恶化、出行者容易疲劳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PIR矩阵的智能交通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PIR矩阵的智能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PIR矩阵的智能交通系统包括光源、PIR矩阵测量单元、控制装置、感应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光源、PIR矩阵测量单元、感应装置相连;
所述光源为多色光源,初始时均为熄灭状态;
所述感应装置设置于道路两侧的感应区域,当人行走至该区域时,生成感应信号;
所述PIR矩阵测量单元设置于道路两侧或悬挂于道路上方,用于捕获人流量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感应信号和/或人流量信息,控制光源发光,指示道路通行。
优选的,所述PIR矩阵测量单元包含PIR矩阵、信号放大单元、PIR处理单元,所述PIR矩阵、信号放大单元、PIR处理单元、控制装置依次连接,所述PIR矩阵捕获人体红外信号,信号放大单元用于信号的放大,PIR处理装置用于放大后的红外信号,提取相应的人流量信息,并将其传送给控制装置。
优选的,所述光源包括设置于道路的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由多个发光LED点阵组成,当光源发光时,对应的LED点阵点亮。
优选的,所述光源还包括设置于道路上面的发光源,所述发光源由多个发光LED点阵组成,当光源发光时,对应的LED点阵点亮。
光源的发光方式为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优选的,所述地面系统为动态显示图案。
优选的,所述基于PIR矩阵的智能交通系统还包含有预警系统,所述预警系统与控制装置相连,所述预警系统可以为声音预警系统、光预警系统或其组合。
所述预警系统设置于悬挂于道路上方。
当有人站在感应区域时,感应装置生成感应信号,控制装置在获取到感应信号时,通过PIR矩阵测量单元捕获当前的人流量信息,根据人流量信息,生成光源控制信息,所述光源控制信息包含光源的颜色、光源的发光区域、通行发光时间;
优选的,当检测到有人时,计算当前时刻与前一次通行发光结束的时刻的时间差,若大
于阈值,则立即获取人流量信息,并根据人流量信息进行光源控制。
优选的,所述人流量信息越大,光源的发光区域越宽,通行发光时间越长;
所述人流量信息越小,发光区域越窄,通行发光时间越短。
优选的,所述通行时,发光颜色为绿色。
所述PIR矩阵测量单元检测到有人违规闯入道路时,通过控制装置启动预警系统,警告闯入道路的行人,并提醒车辆驾驶人员。
优选的,在有人闯入道路时,还通过控制装置控制红色光源亮起,警视行人及车辆。
优选的,所述基于PIR矩阵的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驱动单元,设置在光源与控制装置之间,用于驱动光源发光。
优选的,所述基于PIR矩阵的智能交通系统还包括光强度感应装置,所述光强度感应装置与控制装置相连,控制装置根据光强度,控制光源的发光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常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常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97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