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流附壁放空逆止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9418.9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44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琳;肇海;张凡博;肇泽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C3/10 | 分类号: | F15C3/10;F15D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文红 |
地址: | 10004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流 放空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气压束流的逆止元件。
背景技术
气压束流技术是一种控制技术,它是以空气为介质,以压缩空气能量控制执行机构的一种控制方式,可广泛应用于轻重工业各种设备的控制,例如空气放大器利用少量的压缩空气(普通的车间即可提供)可输出大量高速、低压的气流,并根据需要调整气流方向和出气量。气压束流器件没有运动部件,安全,无需维护,工作时没有噪音,和电控器件相比,没有起火的危险、没有电气干扰。
气压附壁放空“逆止”元件是采用气压束流技术的一种元件。气压束流技术是尚未被人们知晓或知晓而未充分应用的一门控制技术,该技术可广泛应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在一些不宜用电控的场合,用气控方式就可以解决问题。气压束流控制元件对于执行机构为气马达或气缸的控制更为方便,可大大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气流附壁放空逆止元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所述气流附壁放空逆止元件的应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流附壁放空逆止元件,包括控制腔体,所述控制腔体具有第一信号室和工作室,所述第一信号室通过第一信号出口和工作室连通,所述第一信号出口为圆形;
所述工作室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信号出口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侧壁的距离小于所述中心轴线和第二侧壁的距离,距离比为1∶1.5-2;所述工作室远离第一信号出口的一端设置有分流劈,所述分流劈位于所述中心轴线上。
其中,所述分流劈与第一信号出口相对的一面为弧形的凹面。
其中,所述分流劈和工作室的第一侧壁围成的区域连通于第一放空通道,所述第一放空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放空口;
所述分流劈和工作室的第二侧壁围成的区域连通于第二放空通道,所述第二放空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放空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放空通道和所述第二放空通道构成环形,所述第一放空通道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放空通道。
可选地,所述第一放空通道的长度为所述第二放空通道的0.2-0.5倍。
其中,所述分流劈和工作室的第二侧壁围成的区域连通有第二信号通道,所述第二信号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信号室。
更优选地,所述分流劈和工作室的第一侧壁围成的区域连通于第一放空通道,所述分流劈和工作室的第二侧壁围成的区域连通于第二放空通道,第一放空通道和所述第二放空通道相连成环形;所述分流劈和工作室的第二侧壁围成的区域还连通有第二信号通道,所述第二信号通道位于所述环形内。
所述气流附壁放空逆止元件,包括底板、控制腔体,盖板,所述控制腔体位于底板和盖板之间,并通过螺母和螺钉固定。
其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第一信号室接头、第二信号室接头、放空口出口,所述第一信号室接头连接于所述第一信号室,所述第二信号室接头通过第二信号通道连接所述工作室,所述放空口出口通过第一放空通道连接所述工作室。
本发明所述气流附壁放空逆止元件在制备压缩空气控制机构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气流附壁放空逆止元件,是无主气源元件,在系统中起到控制单向流动的作用,实现气流信号控制。
气信号进入工作室,气流在“附壁效应”作用下,主气流只能沿着第一侧壁进入第一放空出口,再经第一放空通道由放空口排出。只有微量气流进入第二放空出口经第二放空通道,也由放空口排出。通过本发明设计的结构,使第二信号出口压力大于第二放空出口压力,第二信号室无气信号输出。实现了气流控制。
本气流附壁放空逆止元件没有运动部件,安全,无需维护,尤其适于气马达或气缸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气流附壁放空“逆止”元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板;2:控制腔体;3:盖板;4:螺母;5:螺钉。
图2是控制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2.1:第一信号室;2.2:第一信号出口;2.3:第一侧壁;2.4:工作室;2.5:第一放空出口;2.6:分流劈;2.7:第一放空通道;2.8:放空口;2.9:第二放空通道;2.10:第二信号室;2.11:第二信号通道;2.12:第二信号出口;2.13:第二放空出口;2.14:第二侧壁。
图3是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K向图。图中,3.1:第一信号室接头;3.8:放空口出口;3.10:第二信号室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大学,未经北京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94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压束流计数触发器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塑木材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