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诊断膀胱癌的联合标志物及试剂盒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7984.6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09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国旺;郑思佳;赵欣捷;王晴晴;王晓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诊断 膀胱癌 联合 标志 试剂盒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血清样品中小分子代谢物甘磷酸胆碱、胱氨酸、十二碳烯酸、二十碳烯酸和鹅去氧胆酸作为联合标志物在制备用于诊断受试者中膀胱癌的试剂盒中的新应用。本发明还涉及检测受试者中的膀胱癌的试剂盒,通过检测来自受试者的血清样品中上述联合标志物各自的浓度,基于二元逻辑回归方程计算所述联合标志物变量,再基于确定的截点值,判断所述受试者是否患有膀胱癌。所述试剂盒可实现高灵敏、高效检测本发明涉及的几种小分子代谢物,且具有检测成本低,重复性好的特点。上述几种小分子代谢物联合使用,可在膀胱癌的辅助诊断中得到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已知代谢物的新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涉及血清中的甘磷酸胆碱、胱氨酸、十二碳烯酸、二十碳烯酸和鹅去氧胆酸联合用作诊断膀胱癌的标志物,并且涉及检测受试者中的膀胱癌的试剂盒和系统。
背景技术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是第二常见的影响泌尿系统的人类恶性肿瘤,也是全球范围内最致命的癌症之一,近几十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上升。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其风险因素涉及多基因遗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的综合作用。膀胱癌早期发现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对于早期患者其存活率高达95%;然而对于晚期患者存活率降低到50%左右。但是膀胱癌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导致其诊断十分困难。目前的标准临床诊断方法包括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膀胱镜作为一种侵入性的方法,是在膀胱的直接观察,但不能显现某些部位和癌某些情况下的原位;尿细胞学检查包括显微镜观测尿涂片检查异常细胞,血液和其他标记。虽具有无创性和高度特异性,但它缺乏检测低级别肿瘤的敏感性。(文献1:GAO Zhen-Yu,XIANG Min,Anti Infect Pharm 2016,13(4):725-728)。因此,为了提高膀胱癌早期临床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开发新的诊断方法势在必行。
已有研究表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小分子代谢物紊乱密切相关,例如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胆汁酸代谢等。本发明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代谢组学方法检测血中的代谢物,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目标代谢物,有望在膀胱癌的诊断中有应用。而且,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为小分子代谢物的检测提供了快速、灵敏的重复性好、成本低的检测方法。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小分子代谢物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已有成功的案例。如液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肌氨酸判别前列腺癌(文献2:Sreekumar,A.;Poisson,L.M.;Rajendiran,T.M.;Khan,A.P.;Cao,Q.;Yu,J.;Laxman,B.;Mehra,R.;Lonigro,R.J.;Li,Y.;Nyati,M.K.;Ahsan,A.;Kalyana-Sundaram,S.;Han,B.;Cao,X.;Byun,J.;Omenn,G.S.;Ghosh,D.;Pennathur,S.;Alexander,D.C.;Berger,A.;Shuster,J.R.;Wei,J.T.;Varambally,S.;Beecher,C.;Chinnaiyan,A.M.,Nature 2009,457,(7231),910-914);以及液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血清中甘磷酸胆碱等13个差异代谢物作为联合标志物进行膀胱癌辅助诊断(文献3:CHEN Yong-Jing,WANG Xiao-Hua,HUANG Zhen-Zhen,LIN Lin,GAO Yao,ZHU Er-Yi,XINGJin-Chun,ZHENG Jia-Xin,HANG Wei.Chinese J.Anal.Chem.,2012,40(9):1322-1328)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79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