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油田的水处理用破乳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006718.1 | 申请日: | 2017-10-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9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凯米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17/05 | 分类号: | B01D17/05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廖慧敏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田 水处理 乳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破乳剂,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油田的水处理用破乳剂。
背景技术
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原油破乳脱水,部分产品针对注聚驱、二元及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处理要求开发的,具有脱水速度快、水质清、用量较少、脱水温度相对低的特点。在胜利油田、中原油田及新疆油田的复合驱、注聚驱采出液的处理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此外,部分产品还能改善原油输送条件,对原油防蜡也有较好的效果。
孤岛采油厂三次采油中采出液乳化状态复杂,联合站油水分离困难,罐内夹层多、脱水器电场不稳、外输原油含水、外输污水含油高。特别是随着含聚浓度的升高,这种矛盾日渐突出,污水含油最高达到5000mg/l以上,给后期水处理带来较重的负担。
采出液中HPAM含量对油水分离影响较大,加重了乳状液的复杂性。油水井作业中使用的降粘剂等化学助剂进入系统,造成原油乳化加重。
现有破乳剂处理后,乳状液的脱水效果不佳,存在外输原油含水、外输污水含油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破乳剂处理后,乳状液的脱水效果不佳,存在外输原油含水、外输污水含油高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油田的水处理用破乳剂。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油田的水处理用破乳剂,包括:
5~13%的石油磺酸,
17~19%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17~19%的烷基酚醛树脂,
1~8%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
3~6%的聚醚多元醇,
2~4%的4-丁烷磺酸内酯,
6~8%的氨水溶液,
其余为硼砂。
当破乳剂分子亲油基团中含有BO链段时,破乳剂顶替油水界面原有活性物质后,EO链段插入在水相,部分PO链段“多点式”吸附在油水界面,但由于BO的强疏水性,更多的PO和BO的无规混合链段是插入在油相。当水滴相互靠近碰撞时,相对于纯PO链段,PO和BO的无规混合链段带有很多甲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更强,不同破乳剂分子更易缠绕,拉近水滴距离,从而利于破乳。
本发明具备良好的抗乳化能力,同时兼具优良的净水效果,对三次采油采出液处理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同时,本发明与聚醚类破乳剂有良好的相容复配性能,不会对原油破乳造成影响。较大程度上缓解了阳离子净水剂带来的对破乳脱水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使用后的硼砂可以重复利用,成本更加低廉,效果更加显著。
进一步,所述氨水溶液的浓度为1~5%。
更进一步地,所述氨水溶液的浓度为3%。
优选地,本发明包括:
11%的石油磺酸,
18%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
18%的烷基酚醛树脂,
6%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
5%的聚醚多元醇,
4%的4-丁烷磺酸内酯,
7%的氨水溶液,
其余为硼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能快速脱水、脱盐,也能降粘和防蜡、防腐蚀起到一剂多效之功能。
2、对不同原油适应性强,能在低温的条件下使用。
3、使用的成本低,与目前国内传统的原油破乳剂相比,对同一原油达到相同处理效果,一般比传统原油破乳剂用量少。
4、不但能快速脱盐、脱水、降粘、防腊,也能起到防腐蚀的目的,使原油在加工的过程中所产生腐蚀介质有一定抑制作用,对二次防腐减轻了负担。从而也能达到保护设备,减缓腐蚀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油田的水处理用破乳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构成:
11%的石油磺酸,18%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8%的烷基酚醛树脂,6%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5%的聚醚多元醇,4%的4-丁烷磺酸内酯,7%的氨水溶液,其余为硼砂。
将11%的石油磺酸,18%的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8%的烷基酚醛树脂,6%的亚甲基二萘磺酸钠,5%的聚醚多元醇,4%的4-丁烷磺酸内酯均添加到7%的氨水溶液中,混合均匀,然后再加入到硼砂中,混合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凯米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凯米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6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