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以及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6407.5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13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金际远;陈奎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点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梁丽超;王红艳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驱动 电路 以及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以及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用于驱动一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包括一控制模块、一第一驱动模块以及一闸锁模块。第一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模块提供的一第一驱动信号以驱动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中的至少其中一行的发光二极管单元。闸锁模块电性连接于控制模块,接收控制模块之一第二驱动信号,以驱动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的至少其中一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可简化电路布局结构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的技术持续进展,使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在分辨率上已经渐可媲美液晶显示设备,然而发光二极管的电气特性与液晶分子有所不同,因此,在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的控制方式,仍有许多可大幅改进之处。
请参照图1,图1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包括一控制模块10、一第一驱动模块11、一第二驱动模块12以及一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14。在常见的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14的控制方式中,控制模块10供控制信号给第一驱动模块11,以提供驱动信号给特定一行的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14的发光二极管单元(图未示)。之后由控制模块10提供另一驱动信号给第二驱动模块12。其中,第二驱动模块包括多个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且以串联的形式而成,每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会控制一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的开启与关闭。然而这种电路布局方式,由于每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都须至少一条控制走线,在电路布局会非常庞大与复杂。尤其是大尺寸显示设备上,所需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数量会非常多,在成本上也会相对增加。
如何提供一种成本低廉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以及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显然已经是业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用于驱动一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包括一控制模块、一第一驱动模块以及一闸锁模块。第一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控制模块提供的一第一驱动信号以驱动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中的至少其中一行的发光二极管单元。闸锁模块电性连接于控制模块,接收控制模块之一第二驱动信号,以驱动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中的至少其中一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
优选地,闸锁模块包括多个闸锁单元,每一闸锁单元是一正反器。
优选地,闸锁模块包括多个闸锁单元,每一闸锁单元包括一微控制组件。
优选地,控制模块通过闸锁模块依序驱动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的每一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
优选地,控制模块通过闸锁模块驱动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的任意一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包括一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一控制模块、一第一驱动模块以及一闸锁模块。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以数组方式排列。第一驱动模块用于提供一第一驱动信号以驱动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的至少其中一行的发光二极管单元。闸锁模块电性连接于控制模块,接收控制模块提供的一第二驱动信号,以驱动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中的至少其中一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
优选地,闸锁模块包括多个闸锁单元,每一闸锁单元包括一微控制组件。
优选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闸锁模块依序驱动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的每一列的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单元。
优选地,控制模块通过闸锁模块驱动发光二极管数组模块之任意一列的发光二极管单元。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利用闸锁模块的设置,简化电路布局结构,也降低控制方式的复杂程度,不仅降低成本,更是提高产品研发的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点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点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64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