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嵌入式门窗用自密封胶条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6247.4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6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杨林;朱守益;唐圣奎;任力勇;孔令意;李培;张鹏;曾子恒;胡必祥;左锣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53/02;C08L91/00;C08L91/06;C08K3/26;C08K5/134;E06B7/2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任晨晨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嵌入式 门窗 密封胶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嵌入式门窗用自密封胶条及其生产方法。所述嵌入式门窗用自密封胶条包括硬料和软料两个部分,且硬料和软料均为TPE材料,所述硬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SEBS15‑30份;PP30‑40份;填充油15‑30份;填充剂20‑30份;抗氧剂0.5‑2份;其他助剂0.5‑2份。所述软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SEBS20‑40份;PP10‑20份;填充油20‑40份;填充剂15‑25份;抗氧剂0.5‑2份;其他助剂0.5‑2份。利用软硬共挤的方法,将硬料和软料复合一体,得到软硬共挤密封条,可在门窗型材生产时将硬料嵌入型材胶条槽口,软料用于密封,其生产更方便,生产过程中无废料产生,且用于门窗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密封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嵌入式门窗用自密封胶条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门窗密封条是主要应用于塑钢门窗、铝合金门窗、木门窗等建筑装饰门窗的一类封条。市场上的塑钢门窗密封条一般有PVC、三元乙丙、弹性体密封条等材质。
在以往门窗加工过程中,门窗密封条一般由门窗企业装配到型材中,通常门窗企业选择中低档的PVC材质胶条和高档的三元乙丙(EPDM)胶条,均为软质材料,易于穿入;但当前越来越多的门窗企业为减少门窗加工环节,降低穿胶条人工成本,要求采购的型材自带胶条,型材自带胶条逐步成为发展趋势。由于市场PVC胶条、三元乙丙胶条均为软质材料,易于穿入,不易于型材嵌入,目前型材生产企业主要通过PVC胶条共挤的方式进行生产,但PVC共挤胶条存在成型不易控制、生产过程中废料较多、环境温度低时胶条发硬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嵌入式门窗用自密封胶条及其生产方法。是软硬共挤TPE自密封胶条,主要应用于塑料门窗,在门窗型材生产时嵌入型材胶条槽口,装配更方便,减少了门窗胶条人工穿入环节,解决了PVC共挤胶条成型不易控制、生产过程中废料较多、环境温度低时胶条发硬等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嵌入式门窗用自密封胶条,所述自密封胶条包括硬料和软料两个部分,硬料和软料均为热塑性弹性体(TPE)材料。
所述软料位于外侧为用于贴合密封的密封部,所述硬料位于内侧为用于固定在门窗框上的定位部。通过定位部卡扣固定,安装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减少了门窗在加工制作时穿胶条的工序,提高了门窗组装效率,节约了门窗加工成本。
所述硬料和软料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硬料和软料为软硬共挤成型的一体结构。
所述TPE材料是以PP为硬链段和SEBS为软链段的共混物。
所述硬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所述软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在-10~35℃下,所述硬料的邵氏D硬度为20~50,所述软料的邵氏D硬度为5~15。
所述SEBS为苯乙烯类弹性体为基料的热塑性弹性体,是TPE材料的基础树脂,在TPE材料中为橡胶分散相。所述SEBS可优选为牌号为YH-503、YH-601或YH-602,更优选为YH-602。YH-503有较好的力学性能,YH-601具有较好的回弹性和优异的加工性,YH-602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且具有较好的回弹性。本发明中使用YH-602牌号为中石化巴陵石化公司生产。
所述PP为聚丙烯,是TPE材料的基础树脂,在TPE材料中为塑料连续相。能提高共混料的抗溶剂性和上限使用温度,改善SEBS的加工流动性。
所述填充油为32#白油,为增塑剂,可提高胶条的塑化能力。
所述填充剂为碳酸钙,填充剂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胶条的强度,同时可降低胶条生产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62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