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玄武岩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005466.0 | 申请日: | 201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59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淑强;吴改红;余娟娟;董艳丽;郭红霞;张晓芳;刘明芳;张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7/04 | 分类号: | C08L67/04;C08K9/06;C08K9/02;C08K7/10;B29C43/02;B29C43/58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申艳玲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玄武岩 织物 增强 乳酸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玄武岩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
聚乳酸:HO[OCCH(CH3)O]825H 60g-80g
玄武岩织物:30g-40g
碱性洗液:40g-250g
硅烷水解溶剂:800mL-1000mL
聚乳酸的溶剂:200mL~250mL
硅烷偶联剂:10-200mL
交联剂:20g-25g
固化剂:10g-20g;
所述玄武岩织物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为:SiO2:51.6-59.3%,Al2O3:14.3-18.3%,FexOy:9.0-14.0%,CaO:5.9-9.4%,MgO:3.0-6.1%,Na2O和K2O:3.6-5.2%,其余为不可避免的杂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玄武岩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碱性洗液包括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硅烷水解溶剂包括水、甲醇、乙醇、水和乙醇混合液、异丙醇中的一种;
聚乳酸的溶剂包括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氢呋喃、丙酮或乙酸乙酯中的一种;
硅烷偶联剂包括KH550、KH560、KH570中的一种;
交联剂包括苯乙烯、过氧化二异丙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
固化剂包括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酰二丁酯糊中的一种。
3.一种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玄武岩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对玄武岩织物表面进行改性预处理,然后采用模压成型工艺法将聚乳酸树脂与玄武岩织物很好的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玄武岩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玄武岩织物表面浸润剂:
将玄武岩织物剪成以下尺寸:300mm×400mm,然后浸泡在1000mL浓度为1-6mol/L的碱性洗液中,30-40min后取出;每次用500mL-600mL的蒸馏水清洗,重复操作至少3次后去除多余的氢氧化钠;放入温度为70-90℃、真空度为100-110Pa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时间为2h;
(2)玄武岩织物表面改性:
取10-200mL硅烷与10mL-200mL蒸馏水充分混合后,加入 800mL-1000mL硅烷水解溶剂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中,在室温条件下,以800r/min转速,重复搅拌80-90min进行完全混合得到硅烷水解溶液;然后取上述的玄武岩织物试样置于硅烷水解溶液中,要保证其充分浸润,室温下待反应30-40min;处理后将织物取出并在70-80℃的电热鼓风干燥箱中烘干待用;
(3)配制聚乳酸预浸料:
称量60份-80份聚乳酸粉末,置于温度为40-50℃,真空度为100-110Pa的真空干燥箱中烘干,时间为3h;将干燥的聚乳酸溶解在200mL~250mL聚乳酸的溶剂中;置于磁力搅拌器中,在室温条件下,以500r/min转速搅拌30-40min,直至全部溶解;添加20份-25份的交联剂与10份-20份的固化剂,置于磁力搅拌器中,在室温条件下,以500r/min转速,继续搅拌8-10min;
(4)制备玄武岩织物与聚乳酸复合材料:
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在液压机上制备玄武岩织物与聚乳酸复合材料,将偶联剂硅烷改性处理后的玄武岩织物试样与聚乳酸预浸料先在8-10MPa压强下压制8-10min,使玄武岩织物与聚乳酸树脂浸透均匀;随后将预浸料在压强15-20MPa、温度90-100℃条件下压制5-7min;然后在15-20MPa压强、110-115℃温度下压制2-5min;然后将温度升到120-130℃并压制30-40min;保压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最后在135-140℃条件下进行后固化100-120min;即制备出玄武岩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玄武岩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出的玄武岩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240-320MPa,拉伸强度为250-290MPa,冲击强度为50-60.5J/m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546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晶黑硅的扩孔工艺
- 下一篇:一种超分辨率显微CT成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