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阀式气液混合阻尼减震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004582.0 | 申请日: | 201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0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敏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乐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10 | 分类号: | F16F13/10;F16F9/06;F16F9/34;F16F9/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深研专利事务所44229 | 代理人: | 朱林辉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阀式气液 混合 阻尼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减震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浮阀式气液混合阻尼减震器。
背景技术:
目前减震器广泛应用于设备减震领域,用于缓冲震动对设备造成的机械伤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震器的类型和减震材料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各种减震器都有不同的优缺点,例如:液压阻尼减震器具有阻尼力大、动态响应时间短、摩擦阻力小等优点,但液压阻尼减震器的密封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容易出现漏油的现象,对于突发性和连续性的较大震动其承受能力较差,往往达不到减震效果。空气阻尼减震器结构简单,重量轻,但由于气缸与活塞有一定的接触,因此它只能对轴向的低频震动有作用,其他方向没作用,而且由于气体分子较小,不可避免存在气体泄漏等问题。目前,也有一些企业将液压阻尼减震器和空气阻尼减震器相结合,利用两种减震器的优点,但是现有的气液混合减震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1)减震器由活塞杆和缸筒组成,在活塞杆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密封性差,气体和/或液体容易从活塞杆和缸筒之间的空隙内泄露,从而降低减震器的减震效果甚至无法实现减震;(2)采用活塞杆和缸筒组成,易于产生缸筒和活塞之间的侧向受力,造成缸筒、活塞、活塞杆之间的互相磨损,使减震器过早受损和破坏;(3)对于突发性且连续性的较大震动的承受能力较差,容易造成减震器的缸体的损坏;(4)现有减震器的结构和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当减震器损坏时维修困难,一旦出现故障,减震器将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浮阀式气液混合阻尼减震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浮阀式气液混合阻尼减震器,包括壳体,壳体顶部敞开,壳体顶部和橡胶膜盒底部通过密封件连接,橡胶膜盒和壳体共同围成储液室,储液室内充满液体,储液室内设有浮球,浮球为中空结构,浮球内充满气体,浮球的底部设有节流装置,节流装置包括固定座、通孔及单向节流阀,所述固定座设在浮球底部,固定座上开有通孔,通孔连通浮球的内部和外部,通孔内设有单向节流阀。
所述固定座内壁上设有圆环状凸起,圆环状凸起的外环与固定座的内壁连接,圆环状凸起的外环直径与通孔的直径相等,圆环状凸起与单向节流阀连接,圆环状凸起包括凸起A、凸起B和凸起C,凸起B位于凸起A和凸起C之间,凸起B的内环直径大于凸起A的内环直径,凸起B的内环直径小于凸起C的内环直径。
所述的单向节流阀包括阀板、弹簧、阀座、节流孔及进油口,通孔内远离浮球内腔的端部上设有阀座,阀座顶部与凸起C连接,阀座轴心处开有进油口,阀座顶部与阀板相接触,阀板上开有节流孔,节流孔分别与浮球内腔和进油口相连通,所述阀板与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凸起A连接,弹簧位于阀板的正上方。
所述的阀板包括密封板、盖板、弹簧座及导向柱,所述的阀座的顶部开有密封槽,密封槽的纵剖面形状为倒置的梯形,密封槽位于进油口的正上方且密封槽与进油口相连通,密封槽内设有密封板,密封槽和密封板的形状相适配,密封板与盖板的一面固定连接,盖板的另一面与弹簧座固定连接,弹簧座的轴心处设有导向柱,弹簧座与弹簧连接,弹簧套在导向柱的外侧,所述盖板的形状为圆形,盖板的直径大于凸起B内环的直径。
所述橡胶膜盒的纵剖面形状为梯形。
所述的橡胶膜盒的顶部设有负载安装孔,负载安装孔包括侧壁和底壁,底壁上设有侧壁,底壁为圆形,底壁的直径大于侧壁所围成的圆柱体的直径,侧壁围成开口向上的圆柱体空腔,侧壁位于橡胶膜盒的顶壁内且侧壁的顶部与橡胶膜盒的顶部共平面,所述底壁与橡胶膜盒的侧壁连接。
所述的密封件包括压接板A、压接板B、压接圈及U形槽,所述压接板A、压接板B及压接圈均为圆环形,所述压接板A与橡胶膜盒的底部固定连接,压接板A的正下方设有压接板B,压接板B与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压接板A和压接板B通过压接圈固定连接,压接圈内壁上开有U型槽,U型槽内设有压接板A和压接板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乐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乐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4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压式空气弹簧组件
- 下一篇:安保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