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反型MOS过渡区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003536.9 | 申请日: | 2017-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9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崔磊;金锐;潘艳;赵岩;温家良;徐向前;刘双宇;周哲;朱涛;刘江;徐哲;赵哿;王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6;H01L21/3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绝缘 栅双极型 晶体管 mos 过渡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反型MOS过渡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
衬底(101)和所述衬底(101)上表面设置的元胞掺杂区(102、103)、汇流条(106)、终端掺杂区(107)和终端场板(108);所述衬底(101)下表面设置有背面掺杂区(104)和背面金属电极(109);
所述元胞掺杂区(103)的上表面设置有正面金属电极(105);所述正面金属电极(105)与所述元胞掺杂区(102)欧姆接触;
所述汇流条(106)与所述衬底(101)过渡区上表面形成MOS结构;
所述终端掺杂区(107)的上表面设有终端场板(108);
所述背面金属电极(109)与所述背面掺杂区(104)欧姆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反型MOS过渡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106)与有源区中所述元胞掺杂区(102)、终端掺杂区(107)形成反型MOS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反型MOS过渡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101)为n型,所述元胞掺杂区(102)为p型,所述元胞掺杂区(103)为n型,所述背面掺杂区(104)为p型,所述终端掺杂区(107)为p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反型MOS过渡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底(101)为p型,所述元胞掺杂区(102)为n型,所述元胞掺杂区(103)为p型,所述背面掺杂区(104)为n型,所述终端掺杂区(107)为n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反型MOS过渡区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渡区的所述汇流条(106)为多晶硅或金属材料。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反型MOS过渡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型MOS结构沟道长度为1~100um,所述汇流条(106)长度为1~500um,MOS结构绝缘层为0.01~100um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反型MOS过渡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晶体管用于基于Si、SiC、GaN半导体材料的IGBT、MCT和BJT三端器件。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反型MOS过渡区结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衬底(101)的上表面形成元胞掺杂区(102、103)和终端区掺杂(107);
(2)在衬底(101)有源区的上表面形成栅氧结构;
(3)在栅氧上形成汇流条(106);
(4)在元胞掺杂区(102)形成上表面正面金属电极(105)和终端区场板(108);
(5)在所述汇流条(106)和终端场板(108)上形成钝化层结构;
(6)在所述衬底(101)下表面形成背面掺杂区(104)和背面金属电极(1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未经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00353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尿管开盖机
- 下一篇:环面蜗杆误差修正卡的应用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